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2年鉴附录
 
《工会理论研究》2001年要目
-----------------------------------------------------------------------------
  ·栏目、题目··作者·期·页·
  ●卷首篇●
  新世纪致辞王文伟1·1
  工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本刊评论员2·1
  理论要创新研究要超前本刊评论员3·12
  新建企业组建工会贵在新本刊评论员4·1
  学习“七一”讲话推进工会工作本刊评论员5·1
  强化法治突出维权
  ——学好、用好《工会法》本刊评论员6·1
  ●特稿●
  进一步强化工运理论研究包信宝1·4
  试论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变化与工会工作吴申耀2·4
  科学把握上海基层民主建设新形势李毓毅3·19
  中国工会向市场经济转变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冯同庆3·22
  实施新《工会法》的若干思考李毓毅6·4
  ●学者论坛●
  工人阶级与生产力邓伟志1·5
  工会工作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厉无畏2·6
  “三个代表”与工人阶级浦兴祖4·4
  弘扬科学精神胡守钧5·7
  新《工会法》的四大特色董保华6·7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杨诞晏3·13
  加强党建是克敌制胜发展壮大的法宝
  上海工会学院基础教研室党支部3·15
  ●建院50周年纪念●
  院庆50周年领导题词
  陈铁迪、陈良宇、龚学平、包信宝、王生洪、
  江荣、张丁华、杨兴富、顾大椿3·1
  辉煌五十年搏击新世纪袁觉英3·17
  上海工会干部教育走向正规化的新起点
  邬秋3·18
  ●学习“七一”讲话●
  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会优势与作用肖龙根5·4
  学习“七一”讲话适应工会工作新要求唐爱萍5·5
  用“三个代表”思想塑造工会新形象张丽茹5·6
  用“三个代表”思想推进工会工作的发展
  闫瑞海郭永康6·9
  ●专稿●
  新世纪新思路新举措
  ——上海市区县局产业工会主席笔谈纪要
  马新生周文芳等1·6
  工会要使企业与员工双赢
  ——新建企业老板、老总谈工会田万鸿等2·8
  ●工运广角●
  构筑工会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新体系唐国才1·8
  国企改制不应弱化职代会的职权冯同庆1·11
  对当前工会维护职能的再认识李子骏1·13
  工会工作格局向非公经济企业拓展的思考
  肖松寿黄耀革1·14
  国企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与工会工作的若干思考
  陈骥2·10
  劳动者维权法律机制刍议胡鸿高2·13
  职工持股会制度及运作机制初析吴飚等4·5
  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工会工作彭超波4·8
  推进社区工会建设的思考赵惠惠王岳明4·9
  工会企事业强基固本的着力点那治泉4·11
  浅谈新世纪工会的维护工作斯阳4·12
  创新是工会工作的生命力刘莉萍4·15
  企业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的辨证思考吴梓照5·9
  产权约束与工会维护柴万江郭霞5·11
  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构筑人才高地中的作用
  夏玲英5·14
  努力开创班组建设工作新局面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会5·16
  创新是新时期工会工作不竭的动力叶小英5·18
  构筑特大型城市社区工会工作新格局杜乃根6·11
  适应市场化需求,开辟再就业新路王剑明6·14
  注重抓“三高”企业攀新高李杰华6·16
  “徐虎杯”立功竞赛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陈志秀肖绯红6·18
  ●热点透视●
  关于职工董事制度的几点思考
  任鲁萍陈沙1·16
  浅谈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陆建秋1·19
  坚持“四个结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周崇礼1·21
  关于劳动关系协调系统及运作机制
  上海市普陀区总工会课题组2·15
  当前厂务公开存在的问题翁理忠2·19
  职工代表旁听制度的探索与研究林怀平2·21
  “两江”医改模式述评恽烽2·23
  职工互助合作保险的作用及运作机制倪慧珠4·17
  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对策张安顺4·20
  浅谈企业临时工的社会保险杜玉英4·21
  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维权的思考杨有为4·23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之我见柴东黎5·20
  国企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再认识薛丁齐5·22
  论工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蒋达祥5·25
  股份制企业职代会之研究朱义明等6·20
  浅论创建稳定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王继兰6·23
  人世,中国工会的主要对策周正言6·24
  企业文化与人才开发孙巨澜6·27
  ●党政领导论工会●
  加强领导发挥作用整体推进顾生章1·24
  努力开创新世纪上海教育工会工作新局面
  王荣华2·25
  工会工作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创新
  刘雅琴4·24
  ●法律法规研究●
  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谈育明1·25
  工会依法维权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周丕声2·27
  制定上海集体合同的法律思考周丕声4·29
  ●集体合同研究●
  集体合同制度的立法思考全承相1·27
  健全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蒋达祥1·29
  ●劳动保护研究●
  加强劳动保护工作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翟乃超1·30
  ●院校工会●
  全国推进校务公开肖鸣伟1·32
  发挥教育工会优势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上海市奉贤县教育工会2·33
  新时期创建星级文明组室活动的探索赵振新2·35
  切实提高教工生活保障水平盛济民4·36
  校务公开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法宝薛纪荣5·32
  关于校务公开的几点思考倪菊娣6·29
  校务公开监督实施“三大员”吴二夏6·30
  开展八项活动推进教职工素质教育吴蔚青6·31
  ●探索与争鸣●
  不现实的提法最好不提
  ——对“工会干部不是官”提法的质疑
  张经济2·37
  试论私营企业工会运行的两大基础理论问题
  徐小洪2·38
  体制转换:从“工会工作”到“劳工政策”
  包志勤3·64
  工会主席应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首席代表
  ——关于“工会主席是否是官”讨论之浅见
  刘卫新4·26
  工会主席是不是官卞清川樊福秀4·27
  关于职代会适用范围的思考邓树斌4·28
  企业民主管理不应只是一种模式普言5·27
  依法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兼析“一个维护”的理论法律依据
  文国强5·29
  ●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工会工作的调查
  上海市黄浦区总工会课题组1·34
  聘用合同制实施情况的调查及思考孙训1·38
  教育系统民主评议干部的调查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工会1·40
  关于董事监事制度情况的调查荣骏等2·44
  关于职工董监事情况的调查陶国林宋福根4·44
  现代化进程与上海工人阶级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课题组5·44
  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机制董静安6·35
  ●新建企业工会工作●
  探索经济发展区新建企业工会工作运行机制
  严惠忠1·42
  大力推进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上海市崇明县总工会1·43
  运用辩证思维推进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
  许民1·44
  新建企业工会的属地化管理初探周文芳3·70
  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朱从余3·72
  新建外资企业工会工作刍议吴红星3·73
  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与运行机制黄金泉3·75
  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薛兴龙6·33
  ●入世后工会运作模式研究●
  人世对劳权的影响与工会策略的调整王贤森3·24
  人世后上海住宅产业工会运作模式的思考
  殷关福3·27
  ●劳动关系与集体协商研究●
  劳动关系矛盾冲突与协调中的工会作用研究
  马新生3·30
  劳动争议行业先行调解初探
  上海市黄浦区总工会课题组3·33
  试论“集体协商”的突破张策3·38
  ●职工队伍结构变化研究●
  职工队伍变化及其地位与作用研究李子骏3·40
  ●职工素质工程研究●
  推进传统产业“职工素质工程”的思考王水官3·42
  建设“职工素质工程”的探索楼缨3·45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研究●
  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作用安呈林3·47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工会建设周崇礼3·49
  创造性地开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工作
  房迪坤3·51
  工会“第一责任人”工作机制初探吴飚等3·53
  论工人阶级与政党的关系蒋达祥3·56
  提高职工人会意识刍议庄音豪3·58
  深入调研强化工运理论研究陆伟庄3·60
  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依靠”方针
  王逢祥3·62
  ●工会教育改革●
  新世纪的工会教育王文伟3·68
  ●医疗卫生改革研究●
  充分发挥工会在医院改革中的作用张彩云4·32
  院务公开与卫生改革刘翠娥4·34
  对医保改革的“四忧”与对策赵原4·35
  建立和完善医保制度之我见曾琴5·33
  ●职工素质工程研究●
  浅议工人阶级整体作用的发挥陈惠莹4·38
  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孙磊5·36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唐炜延5·38
  必须提高女职工队伍的素质戴震5·41
  工会在职工素质工程中的定位和作用蒋宝兴5·43
  ●厂务公开●
  推进厂务公开实现“四个优化”陈辰康6·38
  加强民主监督促进企业发展施耀芳6·39
  建立厂务公开的监督约束机制张安利6·41
  ●职工民主管理研究●
  构筑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新体系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会4·40
  ●社科论苑●
  系统的非线性观:科学的世界观程宗实1·41
  ●论文摘要●
  上海市外经贸工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载
  王惠瑛等6·42
  ●基层工会●
  把握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几个关系卓毓英6·45
  ●国际工运●
  知识经济对德国工会的影响孙秀民1·46
  当前世界三类社会模式及其工会姜列青2·47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工会赵顺章4·44
  西方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及其启示毛军权4·46
  中德失业状况比较及其思考沈琴琴5·47
  北欧中小企业工会工作的特点与思考杨浩全6·47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