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工会年鉴 |
|
|
 |
|
|
|
|
|
当前位置:
首页
>>2002年鉴友好往来 |
|
|
|
上海工会出访 |
----------------------------------------------------------------------------- |
[上海工会代表团首次出访埃及]应埃及邮政工会的邀请,由副主席李毓毅率领的上海市总工会代表团一行6人于2月12日至21日访问了埃及,受到埃及邮政工会和埃及工人工会总联合会的热情招待。代表团通过和埃及工联以及邮政工会、电信工会、公务员工会、化学工会、旅游工会及其下属基层工会的广泛接触,亲眼看到了埃及作为非洲工人运动活跃的国家,工会工作确有特色。埃及的工人运动始于十九世纪末。1899年,卷烟工人成立了第一个工会。由于英国殖民当局和历届政府的压制,数度高涨的工人运动一再受挫。直到1952年,政府公布的新《劳动法》才承认工会的合法存在,允许成立总工会,但禁止工会进行政治活动。1954年,埃及工人工会常设大会成立,1957年在常设大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埃及劳工联合会,1971年又改名为埃及工人工会总联合会(简称埃及工联)。根据1973年新的工会法,基层工会享有完全法人的地位,有权对企业的惩罚条例和其他有关工人利益的规定提出建议;埃及工联有权参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讨论,有权对有关劳工事务的法律法规草案发表意见。近年来,埃及工联奉行执政的民族民主党内外政策,动员工人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对工人进行文化和技术教育,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穆巴拉克总统领导下,埃及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埃及越来越多的国企和公营事业受到挤压,私有化步子加快。面对失去工作、失去会员的严峻局面,埃及工会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埃及工会体制灵活,不摘固定模式;埃及工会顺应潮流,不反对改本改制,但在改制过程中突出工会的维权作用;埃及工会重视社企工会的组建和发展,保持会员人数的稳定;积极开展职工持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稳定和发展。(赵顺章) [上海工会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希腊]应意大利米兰总工会(简称米兰意总)、希腊比雷埃夫斯市劳工中心(简称比市劳工中心)的邀请,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包信宝为团长的上海市总工会代表团一行7人,于5月12日至23日对意大利、希腊进行了友好访问。上海市与米兰市、比雷埃夫斯市都是友好城市。上海市总工会自1984年与米兰意总、1997年与比雷埃夫斯市劳工中心建立友好关系以来,相互友好交往不断。这次上海市总工会代表团出访是对意大利的第8次回访、对希腊的第2次回访。通过访问,达到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促进交流,扩大合作的目的,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代表团在访问期间,受到了米兰意总安东尼奥·潘赞里总书记和比市劳工中心主席米查斯·约尼斯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代表团不仅与米兰意总、比市劳工中心进行了会晤,而且还先后拜会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组委会,拜会了克里特岛哈尼亚市市长,访问了希腊国父费尼泽罗斯的故居,参观了雷西蒙农镇考里瓦里橄榄油合作社、卡拉马贾造船厂和比市港务局,参观了意大利RAI电视台和夏特公司。访问期间,代表团处处感受到意大利人民和希腊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代表团在拜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组委会时,有关官员在热情介绍2004年奥运会组委会各项筹备工作时,特别强调,从现在起需要16万人为2004年奥运会工作,他们当中80%是各有所长的专业人才,18%是行政接待人员,2%为组织协调人员,整个工作人员中大学学历约占50%,男性与女性各占50%,以体现奥运精神。现在最难的是4年后这些人员的就业问题,还有票务处理与资金筹集等等。当说到中国2008年申奥问题时,他们的官员富有感情地说:“中国与希腊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是完全应该的,不要忘了中国是强大的,不仅人口众多,而且现在经济发达,完全有财力、有能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我们完全支持你们,祝你们申奥成功,我们期待着这天的到来。”对此,包信宝主席表示真诚感谢,并强调指出,“我们此次来访非常高兴,我们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上海1
675万市民全力支持北京申奥,上海380万工会会员也全力支持北京申奥,尽管竞争很激烈,但我们有信心力争申奥成功,我们将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奋斗。同时,作为奥运会的发源地——雅典举办新世纪第一届奥运会意义深远,尽管你们目前还面临着各种困难,但相信你们一定会克服困难,使2004年奥运会办得比悉尼奥运会更精彩。当我们申奥成功之时,你们的经验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代表团在出访期间,注重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宣传改革开放新成果,宣传上海的巨大变化,宣传中国工会的特点和上海工会的特色,达到了“了解他人,宣传自己”的目的。正如港务局副局长克里阿克斯·彼里曼内斯在与代表团座谈时,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港口上中国船只来得不多,现在就很多,说明中国强大了、强盛了。现在市场上中国产品也很多,我很敬佩。”他说,“现在中国强大了。我们希望中国强大,希望中国发展。”当代表团与陪伴我们的驾驶员——司机工会主席约尼斯告别时,约尼斯与每位成员紧紧地握手并充满激情地说:“我爱你们中国,我爱上海工会,我爱你们”,这份真挚的感情,使代表团成员深为感动。(杜仁伟) [上海工会代表赴英国工作访问]
6月26日至7月2日,应英中协会的邀请,上海市总工会国际部部长赵顺章等两人访问了上海与英国的友好城市利物浦,专门拜访了总部设在该市的英国职工大会西北地区分会,并递交了上海工会主席包信宝给该会书记艾伦·曼宁的一封信,邀请该会在适当的时候派团访华。经半天坦诚友好、深入广泛的会谈,双方增进了了解,彼此留下良好的印象。曼宁书记表示愿与上海工会开展交往,发展友好关系。(后西北地区分会执委会还专门就此事进行了讨论,同意与上海工会进行交流,邀请上海工会率先派团访英。)此外,访英团分别和利物浦市长、副市长等政府官员以及利物浦工商会英中贸易联络中心主任进行了友好交谈,还参观了一家工会力量颇强的合资电子设备公司。在伦敦时,代表团拜会了英国职工大会国际部和英中协会的负责人,互相通报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并与英国职工大会西北地区分会达成交流合作的意向。(张国峰) [上海工会一次成功的中日工会工作交流会]应日本工会联合会大阪府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大阪)的邀请,以汪兰洁副主席为团长的上海市总工会访日代表团一行5人于10月6日至13日成功地对日本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此行旨在与“联合大阪”交流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会运动经验,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友好关系。“联合大阪”前田修会长、伊东事务局长等热情接待了我团。在日期间,“联合大阪”以及其属下的加盟组织代表与我团全体成员在“中日工会工作交流会”上互通了工会运动的信息、面临的问题等,给与会者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伊东事务局长首先通报了近年来“联合大阪”主要几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工会组织率低下的背景下,“联合大阪”在实践摸索中,制定出了以下几项新的措施。首先:将原有的商谈机制更加完善化。即:凡是职工,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到“联合大阪”来商谈。“联合大阪”下属工会均建有联网机制,需要时均可以对应。这一举措,把原来的“凡是工作上的问题均可以来商谈”的外延扩大了,更富有人情味。此外,针对日趋激励的企业竞争、快速的技术更新步伐,各级工会组织为了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新技能培训,以增强其竞争能力。其三、各级工会组织制定了扩大会员率目标。“联合大阪”提出了作为“联合”,其会员率若不能超过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运动方针是很难代表广大职工的整体利益,或者说即便实施了,其意义也不深远。为此,“联合大阪”的各级组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每个“联合”本部干部均有明确的提高工会组建率和会员率的指标。汪兰洁副主席在会上就当前上海市总工会的运动状况进行了介绍,同时还通报了上海工会通过职代会制度、职工董、监事会制度以及集体协商制度等开展维权的情况;并对上海新兴产业日益增多,加大新兴产业工会组建率的力度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汪兰洁副主席还就日方与会者十分关心的女职工工作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女职工干部等提问作了回答。访日团员中多数是首次访日,通过短暂的访问和交流会,对日本工会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日本工会运动的经验交流,作为中国工会应该如何做,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工会工作将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尽快克服等问题有了迫切进行思考与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的愿望。同时,通过此次访问,团员们对日本同行的敬业精神十分赞叹。(李庆) [上海工会代表团赴德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培训]为进一步了解德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情况,9月下旬,在唐国才副主席的带领下,上海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培训团一行20人赴德国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在柏林经济管理进修学院(AFW)的安排下,培训团接受了有关专家的培训,内容涉及:德国职工委员会发展史、德国劳资共决制、工会的维权情况和政府就业培训工作等。同时,还实地考察了德国Schering制药公司、KAUFHOF百货公司、Grone培训中心、“创新和就业”基金会德累斯顿办事处等。培训期间,大家既听取了德国企业工会会员为争取会员利益而展开的工会运作情况,又与德国雇主联合会的代表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此外,通过专长劳资纠纷的律师讲座,使大家得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德国近百年历史的劳资共决机制有了较充分的认识,而且,对当今国际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于发展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有了许多借鉴和启迪。目前德国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期,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失业率达24%。德国工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会员流失、工会作用削弱等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工运中的共性问题。德国实行的是产业联合会制度,企业里一般没有工会组织,只有行业工会和产业工会。劳资协商采用根植于深厚的立法基础之上的劳资共决制。此次赴德学习的主要内容——工资集体协商亦是劳资共决的主要内容,德国工会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每年一次的工资谈判。各个行业工会和雇主联合会通过谈判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并由企业职工委员会监督执行情况。东部新联邦州劳动生产率较西部低,但雇员要求同西部一样的待遇。如何缩短东西部的差距,就成为德国面对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怎样的工资谈判思路是很重要的。在赴德的学习考察中,大家了解到,德国的劳资共决制中产生的集体合同遵循独立、自治原则,“只要劳资双方协商一致,依法签订,就立即生效”,且在德国基本法中规定,始终体现了有利于工人的原则。此外,德国现有的劳资合同有4.7万个,其中产业、区域性合同占到3万多个,这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工资谈判的最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目前大量涌现出的非公企业,德国的做法,完全可以借鉴。(张琼) [上海工会代表团第二次访问台湾]应台湾高雄市总工会的邀请,市总工会代表团一行15人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访问了台湾。这是市总工会第2次组团访问台湾。在台时期,代表团除了与高雄市总工会进行座谈交流外,还先后访问了中船、中钢2家产业工会和南投县、台中市、台北市、台北县、宜兰县、花莲县和台东县等8家市县总工会。高雄市总工会对此次市总工会代表团访问非常重视,作了精心安排,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充分感受到了同胞情谊。香港《大公报》、台湾《联合报》、《民众日报》等报纸都相继作了正面报道。市总工会代表团此次访台,取得了预期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了影响。代表团在台期间,利用各种场合积极主动宣传上海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宣传上海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及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宣传两岸扩大交流、促进统一的观点。台湾各界人土对上海取得的发展成果和上海工会所发挥的作用佩服不已,对祖国大陆的进步赞叹有加。他们说,过去大陆在搞文化革命,我们台湾在搞经济。现在我们在搞政治,大陆在搞经济。(2)加强了沟通。这次代表团接触到的人中间,有一些没有到过大陆,对大陆缺乏了解。代表团通过交流,帮助他们消除疑虑,融洽了相互间的感情。在座谈交流中,有许多人主动表示了两岸一个国家一家人的亲情感。(3)加深了了解。通过交流,一方面使大家对台湾的现状、组织结构、运作状况及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工会的困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使台湾工会界人士对大陆工会的地位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对大陆工会的评价是:有实力、有地位、有作为,台湾工会不能比。(4)增进了友谊。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增多,到过上海的台湾工会界朋友也越来越多。此次代表团访台,既结交了新朋友,也见到了许多老朋友,感到非常亲切,加深了两地工会间的友谊。(沈雄德) [建工工会组团赴澳工作考察]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建工工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建筑工会达成的互访交流意向,从11月25日至12月5日,建工工会代表团一行5人赴澳进行工作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拜会了昆土兰州工会理事会等3家工会组织,考察了他们的职业培训和建筑工地,了解了他们的基本做法:一是利用工会影响力,参与竞选议员或做议员工作;二是为工人经济权利不懈努力;三是关心工人技能培训;四是丰富会员业余活动。代表团感到,他们的职业培训发达,特别是在课程与教材的编排、教师的选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资源的充分利用、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等方面的经验值得上海借鉴。本着“了解对方、介绍自己、增进友谊、开阔视野”的访问目的,代表团还向澳大利亚同行们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工会的地位、特点、作用及上海建工集团的发展情况。(黄薪) |
|
|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