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2年鉴理论与研究
 
综 述
-----------------------------------------------------------------------------
  2001年上海工会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市各级工会继续重视工运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工运理论和调查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和思考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对工会工作的指导意义。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上海工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作为当年工运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市总工会与市工运研究会召开研讨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以及如何坚持“三个代表”,保持工人阶级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对《讲话》和“三个代表”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各级工会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习研讨活动,尤其对于“七一”讲话中关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论述,关于中国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论述,关于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关于分析工人阶级队伍新特点和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论述,关于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论述,关于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论述,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论述等,结合工作实际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上海工会还根据市委研究室和全总的要求组织了两项大规模的专题调研,即《社会转型期上海城市困难群体的研究》和《关于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研究》,反映了改革调整过程中城市的贫困问题和党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出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2)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工会面临问题的研究。对人世带来的挑战影响的分析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也是2001年上海工运研究的又一重点。市总工会、市工运研究会承接了市委研究室委托《关于加入WTO对上海劳动者素质的影响分析》,从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竞争的角度,分析了提高上海劳动者素质的紧迫性。王慎微《关于我国劳动法律制度与WTO接轨的若干思考》、包志勤《体制转换:从工会工作到劳工政策》、王贤森《人世对劳权的影响与工会策略的调整》比较研究了我国劳动政策和国际劳工制度的关系。卢湾区工运研究会《关于人世与工会行业化运作初探》、化工工运研究会《关于加入WTO对上海化工企业工会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别对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3)围绕工会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根据市总十届六次全委会确立的重点工作目标,非公经济工会工作和职工素质工程是2001年工运理论和调查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市总工会,在全市19个区县进行的《关于社区工会工作的研究》,全面反映了近年来上海工会以社区为载体将工会工作从传统领域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拓展的方式和成功经验,市总工会还分别进行了上海职工队伍文化技能素质和职工培训情况的调查,对如何提高上海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进行对策研究。此外,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和事业单位实行院、所、校务公开的调研,关于职工持股制度的调研,关于工会工作如何适应不同职工群体的调研,以及关于企业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的分析也受到各级工会普遍地关注。2001年上海工会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方法上更加注重对外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工会内外和上下的结合以及参与的广泛性。在实施《社会转型期上海城市困难群体的研究》、《加入WTO对上海劳动者素质的影响分析》、《关于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研究》、《关于社区工会工作的研究》等重要课题的调研中,都有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区县局工会的参与;市总工会和工运研究会联合进行重点课题的招标,宝山区总工会等8家单位投标参与了8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市总各部门开展了20个课题的研究,其中保障工作部的《建立上海最低生活保障线、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获2001年上海工会优秀调研报告、论文评比一等奖和全国工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年末举行的评比活动中,共收到调查报告、论文293篇,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参加全国工会优秀论文评比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优秀奖1篇。(吴越)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