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月24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上海的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帮困工作积极平稳推进,上海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明显进展。近年来,上海工会在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现工会维护职能出发,坚持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大力实施与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相配套,对上海社会救助制度具有拾遗补阙作用,能够发挥职工互助互济优势并体现工会自身特色的送温暖工程,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以特困职工为帮困重点对象,不断构建工会互助帮困新格局 工会开展帮困救助送温暖活动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经过全市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措施,基本形成了由工会组织实施、党政领导和职工共同参与、多种形式帮困救助、多方补充互助保障,切切实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工作新格局。 针对上海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的实际情况,我们强化了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动态管理,力争做到帮困救助不遗漏、少重复。目前全市工会系统已建立的困难职工家庭档案达10万户,其中3万户进入市总工会的“特困职工情况档案电脑数据库”。近几年来,各级工会每年组织发动职工开展一次“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的“一日捐”活动,使工会帮困送温暖基金不断壮大,目前工会系统三级帮困送温暖基金结存款总量超过6亿元,为工会帮困送温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根据帮困送温暖基金的实力,按照困难职工档案,各级工会满腔热情地为困难职工雪中送炭,千方百计地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以“医疗帮困”为例,2001年全市各级工会共向10.6万余名患大病重病的特困职工发放医疗帮困款1
500万元,发放市级医院医疗帮困卡2 000张,价值100万元。通过市帮困基金会和待业职工救急济难基金会等又向2
465户困难职工发放了共计123.7万元医疗帮困金。去年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全市各级工会会同同级党政慰问困难职工33.9万人,发放帮困款8
775万元;慰问离退休困难人员16万余名,救助金额7
600万元。 去年,我们抓住上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实施的契机,在职工中大力倡导“为社会献一份爱心,为自己留一份放心”的互助精神,从提升职工的抗风险能力着眼,提高上海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着手,及时推出在职职工特种重病、住院和退休人员住院等三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截止2002年2月10日,参加三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680余万人,累计给付互助保障金1.3亿元,形成“个人花小钱保太平,社会筹小钱办大事”的局面。 去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创办了面向全市,重点向低收入困难职工提供实物医疗救助的全国第一家帮困医院——“公惠医院”,推出了就诊者免收挂号费、二级医院实行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低保对象药费再下降10%、发放医疗救助卡、设立特困病床等五大实物医疗帮困措施。医院成立至今,市总工会已通过各级工会组织发放了10
000张公惠医院医疗救助卡,每张价值500元。医院的日门急诊量从以前平均不足百人上升为逾千人次,130个可利用住院床位从原先只有二三十名住院病人发展到现在的全部住满,其中10%为特困病人。这一系列的帮困救助措施使困难职工及时获得了有效的实物医疗帮困,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二、突出助学帮困这一有效形式,进一步完善工会帮困救助体系 在推进工会送温暖工程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帮困救助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层次性。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帮困救助活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各级工会通过采取政策帮困、定向帮困、医疗帮困、助学帮困、就业帮困等等方式,已经初步构筑起一个立体化的工会帮困救助体系。“定向帮困”工作自1995年以来已连续实施了7个年头,每年规模都在1.5万户左右,仅去年就使4
000户脱贫。围绕上海实施每年净增10万就业岗位的实事项目,通过“六个一批”等“就业帮困”措施,去年各级工会帮助3.9万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在不断完善工会帮困救助体系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拓展送温暖工程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地对困难职工家庭中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因负担子女学杂费而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子女,实施“助学帮困”。现在,助学帮困已经成为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家庭脱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成为送温暖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7年,电力公司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开展助学帮困的号召,承诺帮助全市500名家境困难的大中小学生完成学业,五年来已捐助了17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的烟草工会、解放日报等单位也纷纷捐资助学。各级工会更是一呼百应,通过各种方式与特困职工子女建立助学帮困关系,助学帮困蔚然成风。几年来,各级工会累计助学帮困10多万户,通过不间断的帮困救助,使6
800多名困难职工的子女顺利地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家庭脱贫。2001年全市各级工会助学帮困33 248户,助学帮困金额达882.2万元,有1
962户困难职工家庭通过助学脱贫。 各级工会在实施助学帮困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今天纺织工会、普陀区总工会介绍的经验很有代表性,效果也很明显,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徐汇区总工会实施助学帮困动态化管理,杨浦区总工会开展“你我心连心帮困助学业”的好心人助学帮扶活动,以“上海港希望工程”命名的特困职工品学兼优子女的助学帮困活动在港务系统已形成制度,闵行区总工会为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专门建立“苇若助学帮困基金”,海运公司工会向全系统公开承诺“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黄浦区总工会实施“助学帮困100工程”,化学工会专门制订“助学帮困实施条例”,城市交通局工会还将“物质帮困”与“知识帮困”相结合,帮助困难职工子女早日成才,等等。每到春、秋两季开学之时,本市各地区、产业工会及基层工会,都会向困难职工子女及时地送上了助学金,极大地弘扬了工人阶级助人为乐、互助友爱的精神。 今天助我上学,明天回报社会。刚才张家琳、郭煜宇两位同学的发言,向我们说出了他们的亲身感受,助学帮困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他们学习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像电力公司工会助学的500名学生中,已有103人大学毕业。受助学生勤勉刻苦,自强不息,在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获得了许许多多荣誉,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有的走上社会后不仅使家庭摆脱了困境,也加入到向他人献爱心的行列。在社会各方面的培养下,他们必将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三、加大助学帮困力度,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 今年,我们结合本市医疗保险的改革、教育产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新形势,将医疗帮困、助学帮困作为工会帮困送温暖活动的两项重点工作。通过助学帮困这一有效措施,帮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最大限度地实现困难职工家庭脱贫的目标。 今天举行上海工会助学帮困送温暖捐助仪式,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交流推广各级工会在助学帮困活动中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进一步推动助学帮困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合今天活动主题,我讲几点意见: 1.切实加大助学帮困的力度。 2002年全市各级工会将计划安排助学7万名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帮困金额将达到1
830万元,帮困力度和助学规模都比去年翻了一倍,为历年之最。各级工会要加强领导,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列出重点帮助的对象,筹措资金,责任到人,切切实实地把助学帮困任务落到实处。今年,建工(集团)总公司工会计划用184.5万元资助6
150名学生,机电工会计划用173.8万元资助6 710名学生,城市交通局工会计划用140.5万元资助4 828名学生,纺织工会准备投入100万元资助7
200名困难职工的子女,这样的安排为我们今年的助学帮困工作开了一个好局。希望各级工会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加大助学帮困的力度。 2.不断探索和发展助学帮困工作的新形式。 一是各级工会要建立起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帮困的基本档案,实行动态化、跟踪性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要建立相应的助学帮困基金,拓宽助学帮困资金的筹措渠道;三是建立健全一套体现工会特色和维权职能的助学帮困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工会助学帮困的良好社会形象;四是强化助学帮困的实效,探索将助学帮困与三定帮困、结对子帮困等办法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综合运用不同的帮困形式,帮助困难职工子女解决就学问题,提升送温暖工程的整体水平。 3.最大限度地拓展助学帮困的范围。 当前各级工会助学帮困的主要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各级工会要加强同教育部门和社会救助职能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反映困难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既要使困难职工家庭纳入城镇低保的范围,又要使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及时享受到学杂费减免的优惠待遇。要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发动经济状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助学帮困送温暖的合力,营造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不仅要通过助学帮困活动,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而且要让困难职工子女学业有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助学帮困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在春、秋两季开学前夕及时向孩子们送上助学金和学习用品,还要在物质助学以外,为他们提供信心助学、知识助学,让每一个困难职工子女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同志们,同学们,2002年是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十周年。在市委领导下,市总工会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的要求,全面发动全市工会更加深入扎实地实施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做好助学帮困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独特作用,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召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值此新春开学之际,我预祝各位同学在新的学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