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3年鉴专文讲话
 
在上海“职工素质工程”人力资源建设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02年9月5日)

同志们:
  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上海“职工素质工程”人力资源建设年度人物表彰会,在今天的会议上,获奖的“职工素质工程”人力资源建设优秀年度人物代表作了生动的交流发言,刚才,文汇报总编辑吴振标同志发表了很好的讲话。借此机会,我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向在今天会议上获奖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近两年来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各级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我们工会工作的文汇报和各新闻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会上表彰的优秀年度人物,是近两年来积极推进和引领上海“职工素质工程”的先行者和优秀组织者,是在新形势下把职工“素质工程”不断引向深入的、卓有成效的实践者、开拓者,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新观念、新精神、新形象、新境界,值得我们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们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进程中,所展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下面就下一阶段职工“素质工程”和人力资源建设,提出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深刻领会在新形势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5.3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而实现与时俱进的基础是学习力的提升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在新形势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意义,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全部实践,去年以来,上海市总工会在对5 000名职工文化技术状况和学习需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水平、创造性思维和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的“职工素质工程”;制定并开始实施“职工素质工程”5年规划;创建了近百个“职工素质工程”的培训基地;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推出了《上海职工教育保障计划》和以班组长为重点的初级工商管理者学习培训等重大举措,从今年3月开始,上海市总工会又和文汇报联合举办上海“职工素质工程”人力资源年度人物评选,有力地推动了“职工素质工程”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上海市总工会明确提出了各级工会要把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工会的第一要务,放到工会重点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因此,工会实施“素质工程”,首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努力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需要,是着力培育适应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
  实施“素质工程”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包括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帮助职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本身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实施“素质工程”也是党代表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是工会在改革发展中维护职工学习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体现,是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体现。提高职工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职工的根本利益所在。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科教兴国和实现工人阶级知识化的高度,把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要把人才开发和培养作为“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育、成长、使用的新途径、新机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特别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使人具备有效地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体力、智力、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从而更有效地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应当看到,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新的资本资源的再投入;二是新的可利用自然资源的发现;三是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四是科学的、技术的、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如果说前一两个世纪可以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话,那么近一百年来人们突然发现自然界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资源匮乏,资本短缺,人们寻求新的实物资本和新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困难。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放到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上来。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分析,在经济收益率方面,土地和资本的收益率下降,人力资本的收益率明显上升。
  当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竞争表面看起来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实质上却是高质量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因此,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寻求劳动者技能水平的继续提高和科学技术知识在生产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于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主题。
  上海素以人才集中著称。但在世界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剧烈的国际竞争,上海的人力资源正面临巨大挑战。据中国社科院对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在我国24个城市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但劳动力素质并不排第一。北京、深圳等城市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各有其独到的优势。而在国际范围内,上海的差距更大。据市有关方面对东亚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测定,上海排名第八,不但落后于东京等著名国际大都市,而且落后于曼谷、新德里、釜山之后。主要的差距还是在于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的培养管理。
  从人力资源现状看,上海劳动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当前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一,劳动者文化素质总体上还不高。上海新生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了14年,但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仍然占到四分之一。据对上海587家高新技术企业的20万名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大专以上者仅占27.51%,只是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二,劳动者技能跟不上科技发展。目前上海职工中普通工、熟练工要占工人总量的60%,具有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仅占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高级工一般达40%,可见差距之大。其三,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生物工程等新兴学科人才、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等高科技、高素质人才都比较缺乏。
  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在现代产业结构变化带来对人的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产业以第一、二产业为标志,偏重于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现代产业以第三产业为标志,第三产业更看重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开发人力资源,本身就是实现社会发展更高目标的重要步骤,就是实现人是世界上最宝贵资源的最高价值。因此,以人才开发、培养和使用作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建设,是上海“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内容。上海市总工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是要增加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二是要尽快地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存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目标的实现。开发人力资源,主要和第一位的是对人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第三是重视教育和培训。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把人才开发和培养作为“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育、成长、使用的新途径、新机制。市总工会正在研究、制定《上海职工素质教育大纲及发展报告》和《上海职工学习成才奖励条例》。“职工素质工程”是一项全社会的工程。工会既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教育、培训职工,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更要努力促进与推动企业与社会各方面重视职工素质的提高,形成好的社会机制,增强现代教育培训措施,共同建设上海新的人才高地。
  三、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职工素质工程”的主要工作来抓,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努力奋斗
  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学习化社会已经刻不容缓。工会在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中,更要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职工素质工程”的主要工作来抓,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而努力奋斗。要将提高职工学习能力作为“素质工程”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提出,十年内要把上海建成学习型城市。我们要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培育知识化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普及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职工岗位学习、岗位成才的激励机制;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越来越多的职工成为知识化职工。
  其次,要重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建设,其直接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挖掘人的潜力,培育人具备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体力、智力、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及劳动态度。不能将职工素质简单理解为技能素质。现代职工素质还应包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世界观等内容的人文素质;包括抗挫折能力、健康乐观的心态等内容的现代心理素质及道德、良心、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职工素质工程”在这方面应发挥更大作用。
  其三,重视对职工的基础能力培训,更要重视对职工的核心能力培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职工的教育培训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岗位技能和技术等级为内容的基础能力。更要重视对职工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复合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等的培养与培训。使每个职工都能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归根结底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走在这场学习活动的前列,成为学习型的领导,才能真正取得领导这场学习活动的主动权。时代正在呼唤学习型的工会,我们的各级工会干部都要成为学习型的工会干部,成为终身学习理念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以不变应万变,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去年年底上海市总工会表彰的上海职工十大学习成才标兵,都是基层企业的优秀职工代表;今天表彰的“职工素质工程”优秀年度人物,都是学习的带头人,这样的带头人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上海市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决心会同行政,在各级党委的支持下,以每年10%的进度,实现5年内有50%的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目标。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建学习型组织,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在市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履行工会维护的基本职能,为加快工人阶级的知识化进程,为早日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我们的力量。以全面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