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3年鉴理论与研究
 
工运理论
-----------------------------------------------------------------------------

  【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召开年会】上海市工运研究会于5月30日召开年会,市总工会副主席、市工运研究会会长汪兰洁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市工运研究会的顾问、专家、理事会成员和团体会员、会员2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进行了工运论文和调研成果的交流;表彰了在年度评比中得奖的15家单位和30篇工运研究优秀论文。会上宣布了增替补工运研究会专家和政策咨询委员及理事会成员的名单。林尚立、仇立平被聘为工运研究会专家和政策咨询委员;增补于卫良、王树珍、王逢祥、左山虎、刘华、江兵、李积荣、吴捷、吴力坚、陈欣、陈伟民、陈鸿生、杨永平、周美凤、胡怀坤、桂晓燕、郭连生、黄炎明、陶七一、彭剑明为工运研究会理事;增补桂晓燕为工运研究会秘书长,司徒国基为副秘书长;马继红、马新生、卢杏英、安呈林、张立新、张春洲、贺明、施振华、唐炜延、戚明亚、崔振佳、谢华平、鲍铁鸣、楼缨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担任工运研究会理事。

  (吴越)

  【市工运研究会提出年内工作主要目标】(1)认真组织好全市范围的职工队伍状况大调查,为研究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职工队伍调查是今年工运研究的重点和主题,也是工运研究会的主要任务。要依托有关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工运研究会团体会员分别对上海职工队伍的各种群体开展专题调查,同时依靠市总工会职能部门和工运研究会专业学科委员会,从上海职工队伍的构成、特点与发展变化,职工的就业与生活状况,职工的社会保障状况,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职工队伍的专业技术与技能状况,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和企业民主管理状况,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职工队伍的利益差异和群体分化,工会组织状况,职工对工会的要求等10个方面设立分课题,从而全面反映上海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摸清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2)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协调、组织、指导和服务作用,为各级工会开展学习交流和研究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要继续组织好工运研究会团体会员的学习交流活动,围绕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十六大”精神组织好专题报告会和培训班,要配合重点课题的调研,组织好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为提高工会调研的水平和层次、实现工运研究在工会内外的交流、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和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发挥积极的作用。(3)进一步加强工运理论研究的基础建设,健全工运研究会的组织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要抓好工运研究会的三支骨干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团体会员队伍建设,在继续发展会员,扩大工运研究会的辐射面的同时,健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好交流学习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的作用,通过组织讲座、报告会、咨询会、课题组等形式,开阔视野,提高工运研究的层次和水平,摆脱工运研究的内循环和实现开门搞研究。三是加强专业学科委员会的建设,推动各专业学科委员会活动的正常化,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提升工运研究的水平和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吴越)

image

市总工会召开2002年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年会,研究会会长、市总工会副主席汪兰洁为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倪粉宝摄)

  【上海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的研究报告】由上海市总工会职工队伍状况调查课题组撰写的《上海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的研究报告》是上海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一个主要专题报告。该文在分析了研究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的重要意义以后,提出了研究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的一些基本观点: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形成职工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使职工内部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职工队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职工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都可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不同群体职工在经济上有差别,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都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可或缺的部分;职工内部结构变化带来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对职工内部结构变化的现实,工会必须在代表、维护好整体利益的同时,代表、维护、协调、整合好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当前特别要关注和帮助职工队伍中的困难群体。文章提出了职工队伍内部划分的依据,应该以劳动特点作为分析职工不同群体的基本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劳动能力、劳动形态、劳动成果以及劳动关系等特点来区分职工不同群体。文章认为当前上海职工队伍可以分成三大群体,具体为10个亚群体:(1)工人群体,包括传统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新兴产业工人三个亚群体;(2)管理者群体,包括公务员、经营者与高层管理人员、企事业一般管理人员三个亚群体;(3)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包括科学技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文化卫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现代服务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三个亚群体;此外还有一个特殊亚群体,包括离岗、协保、失业等人员。文章在分析了职工队伍内部群体变化的8个流向特点、5个主要原因以后,提出了当前职工队伍内部结构变化中群体关系之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1)在经营者与普通职工的利益差异中,要特别关注普通职工的利益,尤其要关心、保护困难职工的利益;(2)在职工不同群体经济利益与政治民主权益差异方面,要特别关注政治民主权益不受侵犯;(3)在公有制企业职工与非公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职工的利益差异中,要特别维护非公经济职工的合法权益;(4)在岗职工与不在岗职工的利益差异中,要特别关注不在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5)在智能劳动与体能劳动职工的利益差异中,要特别关注体能劳动职工素质的提高;(6)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要切实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7)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如外来民工问题、特殊行业的特殊利益问题、青年一代的问题等。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营造良好的全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关注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的环境。(2)建立完善社会利益整合和协调体系,包括社会各群体利益代表和反映机制、社会利益评估与监控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社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补偿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3)形成全社会合力,促进职工队伍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开展职工文化技术培训,深入发展职工素质工程;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知识型、智能型职工在整个队伍中的比重;进一步开展“送温暖”和“再就业”工程,加大帮困脱贫工作力度,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走上致富道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单位小环境,控制职工内部收入差距过大。(4)用改革精神大力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自身建设。要突出重点工作和重点对象;要确立以职工为中心、以基层为中心的工作目标;要制定工会自身改革和自身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制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的具体目标和分步实施的具体计划。

  (诸兆亮)

  【黄浦区总工会建立社区工会论坛】3月,区总建立了黄浦区社区工会论坛,及时总结交流社区工会特色经验,探索工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模式。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交流年度论文和特色工作,并组织热点、难点专题研讨1—2次。第一次年会,就“社会转型期社区工会模式”、“西方国家工运现状及借鉴”、“社区工会代表常任制”、“社区工会工作对象界定、构成及其特点分析”、“新建企业主对组建工会的心态分析及其调整我们的策略”、“社区工会运行机制的思考”、“小区联合工会的运转模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编印发放《社区工会文萃》,此书融合年鉴、理论研究、工作指导、经验交流等功能为一体,逐步完善和深化社区工会工作理念,科学地指导社区工会工作发展,为全面构筑黄浦区社区工会工作超前化新格局开启一扇“信息之窗”。论坛还建立了调研课题预报制度。

  (张菁 贺歆莞)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