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3年鉴维护民主权利
 
综述
-----------------------------------------------------------------------------

  在中国入世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上海工会紧贴基层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取得新的发展和成效。(1)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取得突破性发展。随着上海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各级工会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对职代会的职权及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规范。通过抓试点,树典型;抓协调,聚合力;先建制,后规范;创特色,重实效,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成效。至年底,上海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制6 395家,其中年内新建3530家,覆盖12243家,形成了大型企业职代会、工业园区职代会、街道社区及小区职代会、餐饮和汽配等行业性职代会、地区外企联合职代会、民营企事业单位职代会等多种模式。与此同时,非公企业的厂务公开也得到了同步的推进,有3 581家实施了该项制度。(2)厂务公开进一步巩固深化。在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精神指导下,上海的厂务公开实施面进一步拓展,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事业单位实施率已达80%以上。同时,厂务公开已向集团公司和分、子公司、车间、科室、班组延伸,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数已达4 000余家。厂务公开的机制性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突出表现为企业的投资决策、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资金管理等,通过厂务公开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的行为;企事业干部的民主化管理更为规范,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竞聘、民主选举以及干部任前公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实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公开也在实践中探索推广。厂务公开的巩固和深化还表现在广泛建立公开责任制,把公开的内容、方法、形式、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向职代会报告,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评判。(3)民主管理的环境和氛围进一步优化。年内,市总和各级工会开展了评选“上海市员工信赖的好校长(院、所长)”活动,评选和树立了一大批员工信赖的好领导典型。开展了“2002年双爱双评活动”,以此促进非公企业的民主管理,改善非公企业的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先进的群体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认同民主管理的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行,基层民主管理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此外,工会与政府定期协商沟通的联席会议制度得到了有效推进,截至年底,全市已有8个区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18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张立群)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