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夏玲英
【概况】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下属大专院校和直属工会48个,职工61225人,会员59007人,其中女教职工会员25825人。连同区县总工会所属的19个教育工会,共有含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职校、成人教育等教育机构的会员,约24万人。工会设办公室、基层工作部、生活文体部和女职工部。(1)重视理论学习,常委班子带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先后4次组织召开"科教兴市与工会工作座谈会"。成功组织特色工作评选和优秀论文调研报告评选,并已出版专辑。(2)与学校管理体制相适应,教代会、校务公开在学校政治民主建设中获得新发展。已有24所高校和19个区县建立了校务公开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格局。30所高校召开了教代会,80%的高校建立了两级教代会。教代会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逐步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3)培育教师职业精神,为推进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构筑新平台。两次组织大型劳模座谈会,开展"我为科教兴市献良策"系列活动,已从劳模中征集到70余条"金点子"。高校青年教师联谊会增至11个。在庆祝第十九届教师节期间,还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组织了"与特级教师面对面--百名青年教师入师教育活动"。首次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党委、市教委联合评选上海师德标兵。(4)先进教工之家评选引入新机制,华东师大等7个高校被评为先进"教工之家"免检单位,上海师大等10个高校被评为先进"教工之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22个高校部门被评为模范"教工小家",28个高校工会通过了合格教工之家的验收考核。复旦大学工会等4个高校工会荣获2002年度市"模范职工之家"。华东师范大学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5)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形成多级多层次的保障工作网络。一是医疗保障进入常态效应,高校教职工参加市总在职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参保率达100%;参加大病重病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参保率达20%;参加女职工特种重病保障计划,参保率达47%。继续与平安保险公司推行教师医疗补充保险,有效减轻参保教职工在门急诊和住院治疗中两个自负段的负担,该保险中设立的重大疾病援助基金,共下发81万元,近百位患病教职工得到及时救助。全年慰问教职工人数达33726人次,其中特困4664人;待岗造成生活困难1577人;重大疾病造成困难的10985人;其他各种原因的16500人。慰问金额达917.8万元。各级教育工会建立的帮困基金有65个,基金存款3884.5万元,比去年增长6%,建特困教工档案数3230人,参加送温暖的人数达13466人,参加"一日捐"活动人数140972人,募捐金额达434.4万元。二是教工休养有序、稳妥、积极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抗非典,一手抓休养工作,以"有限制、小规模、点到点"为原则在非典后共组织了117个团,3102位教师赴海南、九寨沟、青海、新疆等地休息休养,各高校、区县教育工会都利用"非典"过后的暑期组织教授团、优秀青年教师团等外出休养、考察。三是大力开展教工文体活动,丰富教工生活,增强教工体质。教师绿叶艺术团以高雅的艺术和良好的艺德走进校园,深入体育学院等五个院校的演出,观众达上万人。精心组织的教工羽毛球比赛,有14支球队参加了角逐;复兴杯教工象棋比赛,吸引了近30个单位参加;历时数月的上海教工"阳光、大地、绿叶"合唱比赛,有31支参赛队伍,五运会后诞生的教工羽毛球队在市总组织的职工羽毛球比赛中勇夺冠军。2003年"三八"节,表彰了86位市三八红旗手、37个市三八红旗集体和7个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品牌示范点。(李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