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4年鉴理论与调研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

  刘伟民撰写的《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一文认为,近年来,随着企业组织体制、经营机制的不断改革,工会干部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以所在的自动化仪表行业和下属企业工会干部情况为例,呈以下特征:一是兼职化明显增多。公司层面工会主席50%左右兼职,基层除个别传统国有企业外,外资和改制企业基本是兼职,目前各种多元体制的企业也逐步实行了兼职化。二是配备数明显减少。公司一级一般“1+2”或“1+1”模式,即1位主席加上1至2名工作人员,基层一般1位主席再配1名兼管其他工作的人员,个别单位则完全“打统仗”。三是老龄化明显增高。目前在岗的工会干部基本都在40岁以上,可从事工作4~5年或临近退休的不在少数。个别单位把工会作为过渡性的岗位来安排。四是待遇明显偏低。多数单位未能按副职配备,因而待遇普遍较低。五是流动性明显增大。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的改革调整和企业的重组,工会干部队伍进出频繁,在带来活力的同时,由于培训跟不上,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六是吸引力明显减小。希望从事党群工作的干部少,年轻人更不愿放弃专业从事群众工作。文章认为,工会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与现有的体制机制相关,从改革发展的态势看,工会干部建设应趋向队伍的进一步精简化和高效化、干部配备的进一步兼职化和职业化以及干部素质的进一步复合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必须加深认识,引起重视,着力规划。要将工会干部的培养纳入党的干部建设的序列,统筹考虑和规划;要在注重选拔配备符合条件的人选的同时,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着力从素质上提高;要加大对工会干部的交流、轮岗、兼职以及职业化等方面的探索,在工会干部的培养、配备和使用上形成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新机制。(吴越)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