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总工会《关于新区劳务工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在对该区范围内使用劳务工的情况进行调研而形成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务工的组成情况:一是下岗职工,其中一部分未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二是失业人员;三是部分停产和开工不足企业的富余职工;四是本地征地或富余农民;五是外省市农村(镇)劳动者。调查显示,外来劳动力已成为新区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3年到2002年,新区流动人口增长了243%,其主体是年轻劳动力,年龄为15~39岁的占了74%。外来劳务人员为新区创造了巨大的劳动价值,弥补了劳动力缺口,还刺激了区域消费。调查显示,企业使用劳务工的主要来源是劳务型公司的中介,劳务工与用人单位只有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新区使用劳务工较多的行业大多集中在建筑、餐饮服务、制衣缝纫、电子制造业等。与合同用工形式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劳务工特别是外来劳务工,原因在于:使用劳务工的成本比合同工低,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和工作量;季节性用工、有毒有害工种、艰苦工种本地劳动力资源短缺,外来工相对稳定。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针对外来工还存在一些片面认识;适合外来工在沪就业的劳务市场建设滞后,一些外来工就业没有经过有关劳务中介,属于私自招工;对企业使用外来工情况要进一步加强督查,外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等工作尚需大力推进;对劳务工的法律观念、就业技能的教育培训需加强;劳务公司行为需进一步规范,如中介收费偏高、扣款说明不清楚、代表职工争取权益不够等。调查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工工作的建议:(1)实行流动就业管理和人口管理联动操作方式,促进外来劳动力从多头管理向一体化管理转变;(2)建设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为实现外来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创造先决条件;(3)全面实行合同化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为外来劳动力市场配置打好基础;(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劳务工的整体素质;(6)关心外来员工生活,切实做好劳务工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7)树立典型,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氛围。(桂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