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4年鉴理论与调研
 
【关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调研】
-----------------------------------------------------------------------------

  2003年9月至10月,市总工会组织部开展了“关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调研。这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在借鉴以往调研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本市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思考,探索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目标、途径、办法和载体,为做好今后工会组织工作提供了对策和思路。调查全面反映了工会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全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2003年7月底,全市新建企业已建工会企业数为8.65万家,工会会员数为152万人;地方和产业工会组织体制不断得到理顺,新建企业工会领导体制初步得到确立;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涌现出一大批基层工会组织的示范群体;转改制企业工会组织总体上实现平稳过渡,基层工会组织得以巩固,作用得到发挥。调查分析了当前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部分私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组建难度大;二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对工会组织认可度不同,影响了最大限度地吸收职工入会。如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劳务工入会难问题相当突出,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青年职工参加工会的意愿不强;三是仍有不少基层组织缺乏活力,在国有企业中创建职工之家活动发展不平衡,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会组织“不转”或“空转”现象严重;四是产业和行业工会组织体制仍有与形势不相协调的地方,如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的关系有待调整,本市行政机构的改革使大量企业工会的挂靠单位有待明确,以新建企业为主的区域性行业工会有待完善;五是个别改制、转制企业存在工会会员流失、工会组织名存实亡的问题。调查提出了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思路,一是加强依法建会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二是探索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新模式,努力开创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新局面。要调整工作对象,变做业主工作为做员工工作;要转换工作角度,变组建先行为服务、活动先行;要改进工作方式,变工会主席单一产生模式为多样化产生模式;要拓宽工作领域,把进城务工人员及时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推进工会组织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转变观念,找准工会工作定位,从传统的福利型、活动型向服务型、维权型和工作指导型转变;要创新机制,理顺多方工作关系,如增强工会组织在不同职工群体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理顺、协调和健全产业、行业和地区工会组织体制,在非公企业中进一步探索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的新型工作机制等;要改进方法,寻求新的运作方式。四是重视对“三高”群体的服务和维权,增强工会的感召力。五是加强指导,规范操作,改进会员会藉管理,确保改制、转制企业工会组织的重建和巩固。六是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桂晓燕)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