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4年鉴维护民主权利
 
综 述
-----------------------------------------------------------------------------

  2003年,上海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工会法》,以坚持和发展职代会制度,巩固和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探索和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为重点,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促进职工利益的有效维护中得到坚持和发展。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重职代会建制的同时更注重作用的发挥;在重具体利益维护的同时更注重根本利益的维护;在重民主管理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坚持民主程序的履行;在重民主管理基本形式完善的同时更注重民主管理有效途径的探索和创新;在重职工代表的民主参与的同时更注重职工代表的素质提高和作用发挥。(2)厂务公开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进程中得到了巩固和深化。集中表现为:厂务公开向企业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延伸;向非公企业进一步拓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厂务公开的机制性作用愈益显现。其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厂务公开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的管理和改革;促进了企事业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促进了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促进了企业分配制度的规范化,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在持续推进中逐步完善工作机制。在调查研究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市总工会对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以扩大民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维护民主权益为重点,以保障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以法人治理、共同管理、协商共决、共谋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上海特色的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根据这一要求,市总工会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提出了“2+X”模式:“2”即职代会和集体合同两项制度,“X”即其他多种形式。以此,实现两项制度的互动,两项制度作用的叠加,进而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4)工会推进民主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一是开展了职工最满意企业的评选。2003年市总工会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质量协会、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大学、新华社上海分社等十家单位开展了职工最满意企业的评选活动。二是积极推行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市总在认真总结上海石化等单位职代会质量评估办法的基础上,率先在长宁区、宝钢(集团)公司以及其它部分基层单位进行试点培育,通过职工群众对职代会运行质量的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规范和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制定形成了《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评估考核办法》(试行),以更好地保证和促进民主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积极试点职工代表竞选、直选制度。市总工会在实施对职工代表新一轮民主管理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又及时总结和推广了上海电信公司、闵行水厂、南市水厂、市南供电公司探索职工代表民主选举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些单位根据各自的特点,探索实施职工代表的“直选制”、“竞选制”“述职制”、“撤换制”、“奖励制”。这些制度的设置和推行,使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张立群)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