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年鉴
2001年年鉴
2002年年鉴
2003年年鉴
2004年年鉴
2005年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 >>2004年鉴专文讲话
 
杜仁伟: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增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地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第一次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明确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目标。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发展,它明确了民主不仅仅是手段、形式,而且是目的、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它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和把握基层民主建设,更好地推进职工民主管理。

  首先,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并把它始终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都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在基层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特征。加强基层民主就是要着力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加强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在企事业中就是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扩大民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保证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任务。反映在企事业的民主管理,就是要推动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效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人翁作用在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中得以实现。

  二、坚持与时俱进是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与时俱进,讲的是时机和时代,也就是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宽阔的视野和眼光来观察事物的变化、把握发展趋势,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我们党在十三大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对长期以来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总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更加成熟和完善,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本质要求,显示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也为我们与时俱进地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宽了思路、拓展了空间。

  坚持与时俱进,应努力做到与“事”俱进。与“事”俱进,要求我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并且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伴随着我国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我国工人阶级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管理干部在内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成为一个包括劳动和工作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和各种事业单位以及机关中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作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与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新的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具体利益上是有明显差异的。职工主人翁地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实现的方式尤其是非公企业中,职工作为国家的主人、企业生产的主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和雇员身份如何有机地统一于企业发展、体现在企业民主管理的实践中,如何实现对可能影响职工利益的决策的知情和协商共决,如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体现共同管理、共谋发展的思想,如何体现民主管理的共性与个性,形成合力,实现双赢。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从法的角度、从企业的实际去研究和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应努力做到与“是”俱进。“是”即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是”俱进就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地反映和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使我们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既要看到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趋势新特点,又要正确把握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规律、根本原则。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是与时俱进、依法有序。同样,企业民主管理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以职工为主体由工会组织实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所有企事业都要实行民主管理;坚持职工更直接地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民主参与;坚持民主管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管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坚持工人阶级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的主人翁的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不能削弱;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的根本原则。

  坚持与时俱进,应努力做到与“实”俱进。“实”即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讲与“实”俱进,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立

  足于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最大的实际。这就告诉我们,建设基层民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形式上既要坚持职代会的基本形式,又要有民主管理的多种载体和实现途径;在民主管理的职权上既要坚持刚性要求,又要考虑非公企业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运行的方式上,既要坚持维护劳动者的民主权益,也要考虑出资人的利益。要研究出资人身份的多样性给民主管理工作带来的新课题。

  总之,基层民主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相一致,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统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协调。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证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基层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的政治文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反映在基层民主建设上应体现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在企事业单位,更多地应表现为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推进企业和职工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应着重把握的基本思想。

  当前,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应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特别是要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职工队伍多元结构的新特点,适应经济、劳动关系变化的新情况,在民主管理的宏观思路方面要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研究和探索。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维护民主权益,不断加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创新民主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在健全和完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深化厂务公开和职工董、监事制度,增强职代会在集体合同形成、审议通过、履约检查、修订续约中的作用和日常民主管理的实效;要在非公企业继续实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民主管理的多种形式和有效实现途径;要在转改制企业中强化民主程序并规范运行,充分体现广大职工的民主意志。

  总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自觉地把职工民主管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与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职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动力;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弘扬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把民主、科学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共同管理、共谋发展的思想,上升为企业文化,营造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与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相结合,着眼于更好地发挥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作用,更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民主管理在工会全局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闭窗口]
 
上海市总工会 2006年版权所有
沪ICP备
05034648
copyright 2002 Shzgh. 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上海市总工会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