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总工会

主席彭戌兰
【概况】浦东新区总工会下属局、开发(集团)公司、社区、镇工会53个,基层工会7019个,其中独立企业工会6588个。职工431438人,其中女职工176169人。会员399762人,其中,女会员154709人。(1)完善维护职工经济和政治权益的新机制。一是源头参与,合力推进。以区府名义召开了新区全面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推进会,与新区劳动局联合下发了进一步推进集体合同的文件;会同新区建设局,形成在建筑工地组建联合工会以及在物业行业组建工会联合会的意见;会同新区纪委等部门召开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举办了基层工会劳动法律调解委员,以及街、镇、开发区三方协商首席代表等对象的培训班,全年培训工会干部702人次。三是反映情况,积极调处。就新区范围内发生的涉及侵害职工利益的各种情况以专报形式,全年20次及时向区委、区府报告;直接参与协调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10起,代理职工参加劳动争议仲裁诉讼7起,参与新区劳动仲裁案件审理18起。四是联合检查,依法维权。与新区劳动监察大队联手,对新区278家企业依法开展劳动用工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涉及职工42509人。五是民主管理,多管齐下。根据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工作意见和工作方式,下发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意见,与劳动局联手召开新区推进自主决定工资水平企业集体协商工作会议。(2)构筑条块结合的工会组织新体系。一是明确重点,突出指导。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管理的意见》的文件。二是抓住典型,推动建会。抓住发生的新区建筑工地民工因催讨工资被殴打的事件,迅速地在该地区所有的建筑工地组建临时工会,签订劳动关系公约。同时,会同新区建设局、浦发集团等项目管理单位召开现场会,推广建筑工地建立临时工会的做法。三是调研先行,重点突破。先后赴外资、民营、独立楼宇、社区、镇、商业城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陆家嘴地区组织建制、组织网络、组织布局等方面的工作方案,成立了陆家嘴地区员工(会员)服务中心;及时与新区企工委、城工委、农工委联合召开了推进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专题会。(3)拓展为企业和职工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推出了以关爱互助为主题,以改进困难申报程序为内容的工会扶贫帮困新机制。截至11月底新区工会用于帮困金额62万元,帮困职工591人次;各级工会帮困职工8371人次,金额368万元;新区职工保障中心共受理在职职工投保191334人次,投保金额2429.3万元,受理在职职工理赔53562人次,理赔金额2423.5万余元。二是召开了新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推进会,成立了浦东新区职工服务中心,将工会法律援助、互助保障、技协三产、职工培训、职工旅游等项目集中在一起,为基层工会和职工提供一门式的服务。三是召开了以“新区进城务工人员状况和权益维护”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与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以及WTO、劳动法律、工会工作者等专家学者,开展了SA8000在中国企业适用性问题的研讨。(4)赋予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新内涵。一是推出“红五月”职工读书、职工技能登高、企业职工素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二是与新区劳动局、新区团委联手,共同开展“学李斌、比技能、显身手、共进步”职工技能比武竞赛,1200多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区级层面的技能比武决赛。(5)创新工会自身建设的新路子。一是召开全区工会工作务虚会,并分别召开局和开发(集团)公司工会、社区和镇工会以及开发区域和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工作会议,按区委部署开展“让群众高兴、让党放心”活动,机关开展了理论学习、组织劳模事迹报告会。二是下发上百份调查表,征求职工群众对新区工会班子、干部的评价和意见,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展开大讨论,形成“好班子、好干部”的具体标准。三是建立和完善机关干部双月考核的工作制度,实行机关干部双月工作计划和考核在网上公开的新举措。(蔡雪康)
徐汇区总工会

主席乔德华
【概况】(1)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各类技能培训蓬勃开展,组织300余名职工参加网络基础知识培训,120多名职工学习经营管理知识,1300余名职工参加了区职工技能大赛15个项目的职业技能比赛和展示;为社区800余名非公企业职工举办精神文明、科学常识等培训讲座。(2)加快工会组建步伐,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已建工会7600余家,会员126000余人。以小区工会为载体,巩固组建工作阵地,加大行业工会组建力度,成立区餐饮行业工会,着力推动商务楼建会,徐家汇社区工会成立了由13家商务楼组成的社区商务楼工会联合会,推进了漕河泾开发区工会组建工作。(3)以职代会制度为主体,拓宽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渠道。345家区属公有及国资控股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342家企事业实施厂务公开制度,职代会制度覆盖非公企业4251家,在教育、卫生等单位开展职工民主管理评估考核试点工作,培训600余名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落实区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强化制度建设,拓展实施范围,抓好检查监督。(4)构建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1932家单位签订了集体合同,1624家单位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建立健全两级劳动关系协商指导委员会,下发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12个街道、镇和6个集团公司及建管委建立了劳动关系协商工作委员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区申报工资自主决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近200家,涵盖职工4000余人。(5)帮困救助工作不断深化。全年援助的特困职工6万余人次,金额740余万元;组织9.2万在职、退休职工参加了职工保障计划,金额298万元;投资近100万元在区文体中心内建立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为职工办事提供“一门式”服务。(6)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举办区工会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专题学习班;探索工会干部职业化道路,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工会专职干部;为200余名小区工会和新建企业工会干部进行工会实务培训。(虞蔚)
长宁区总工会

主席高建华
【概况】长宁区总工会辖有产业(局)、街道(镇)、直属工会24个,基层工会896个,会员85087人,其中女会员35110人。工作机构设办公室、财务部、法律部、组织民管部、宣传教育部、社会保障部、综合事业部,以及经审办公室、女职工委员会、退管会办公室、职工技协办公室、工会三产管理办公室、工会职业介绍所等。(1)集中力量、狠抓重点工作落实。一是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建会入会工作,全年组织2.4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评选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市劳模集体6个、市劳动模范15名、区先进集体106个、区先进个人162名。三是创新社区工会工作运作载体,探索了长宁多媒体园区工会、长宁IT行业工会联合会、虹古小区进城务工人员俱乐部等不同形式的工会的组建和运行模式。四是完善长宁区三方协商机制,建立了区劳动关系三方联席会议制度,签订和续订集体合同约600余家,签订和续订工资集体协议14家。五是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技术创新活动,结合大市政工程建设,开展了第四届“长宁杯”立功竞赛、电脑FLASH设计职工专场比赛。(2)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一是坚持做好“一日捐”及帮困送温暖工作,全区共有3万余名职工参加“一日捐”活动,筹集帮困资金近60万元。二是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住院补充保险,区总工会共出资4.5万元,资助困难企业职工1500名参加职工住院保障计划;500名特困退休职工参(续)保住院补充医疗保障计划;50名单亲特困女职工参加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三是帮助患病职工度难关,与区卫生局共同出资10万元,为151名患病困难职工和103名患病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分别发放了帮困医疗卡。四是拓展再就业工程,区总工会与6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了100余万元,筹集再就业创业基金,为再就业带头人的创业提供贴息贷款;帮助1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探索工会工作的有效运作方式。一是探索区域性行业工会的运作,成立了长宁区纺织行业工会和仙霞路一条街联合工会。二是探索工会法律援助的新方式,筹建了长宁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长宁区总工会——华东政法学院职工劳动法律服务中心,长宁区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服务站。三是深入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对新华街道在非公企业中的4种民主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建立了长宁区工会集体协商在顾问团。四是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情操,举办“新华杯”上海市民综合知识测试专项活动,组织了“金猴竞春申、巾帼谱新篇”为主题的长宁区第十五届姐妹运动会等。(4)强化素质转变作风,增强自身建设。一是认真组织“高兴、放心”主题活动,开展“好班子、好干部”标准大讨论,落实区委“三带”要求,抓好机关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二是坚持联系基层、服务基层制度,建立区总机关干部带班接待制度,落实区总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做好每季度联系基层反馈工作。三是坚持两级工会代表常任制,扩大工会主席直选面,开展会员代表巡视检查。(李悦琳)
普陀区总工会

主席叶小英
【概况】普陀区总工会下辖8个产业局工会,9个街道(镇)工会,5个集团(镇)工会,2709个基层工会,涵盖独立法人单位4504个。工会会员138131人,其中女会员61187人。区总机构设办公室、信息调研室、组织部、民管法律部、建设宣教部、生活保障部、财务部、经审办、事业工作部、职工疗休养部、普陀区职工互助保障中心、职业培训介绍中心及职工演艺中心等。(1)强化主力军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凝聚“三高”群体和动员青年职工工作有新进展。举办“赞美你,光荣的劳动者”普陀区劳模先进表彰大会;举办“职工人才与普陀未来发展”首届新高地论坛和“为全面建设新普陀贡献智慧和力量——普陀区职工优秀人才座谈会;开辟“普陀青工E坊——青工网上论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和新经济组织职工读书活动,举办“读书,将希望变成现实”上海市新经济组织读书论坛。(2)强化维权程序,社区民管法律“四轮联动”和工资协商“上代下”工作有新创造。探索形成以区域性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协商机制、职代会制度和劳动法律监督机制为核心的“四轮联动”机制。加大工资集体协商“上代下”工作的指导力度,采取“上参与下”和“上指导下”的方式,提高了工资协商的有效性。(3)强化实体维权,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建设有新局面。整合资源,建立了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及5个分中心。启动西宫“天天职场”,帮助实现就业6785人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860人次;办理在职职工市、区各类互助保障计划给付3461人次、给付保障金387.5万元,办理退休职工住院给付3.5万人次、给付金额1398万元;组织8832人次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青工读本》轮训并开展读书活动,成立进城务工人员演讲团并进行巡回演讲。(4)强化参与意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新气象。坚持公有制企事业单位转改制过程中工会代表的源头参与,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方案须经职代会民主程序审议通过。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非公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加大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研究,在宏泉集团探索民营企业职工董监事制度。开展普陀区职工最满意企业的评选,评选出职工最满意企业10家。(5)强化精品意识,“一会一品”特色工作有新拓展。以调研为先导,开展创“一会一品”工会特色工作,召开“一会一品”中途推进暨长征镇经济园区工会特色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出“长风社区四轮联动”、“桃浦镇工资协商上代下”、“宏泉集团民营企业职工董监事制度”和“长征镇新曹杨经济区专委会制度”等一批特色工作。(6)强化基础意识,工会组建和职工之家建设有新起色。新建劳务公司、民营医院等各类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会845家,发展会员3.3万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入会1.7万人,完成市总下达指标165%。开展“长征杯”先进职工之家、小家创建活动。认真做好轻工5大集团属地普陀区后的工会接管工作。(金今)
闸北区总工会

主席陶七一
【概况】(1)组织开展了“依托科教,不断创新,振兴闸北”为主题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紧紧围绕区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活动,经层层推荐,上报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成果50余项。紧紧围绕提高技能素质,开展了一系列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联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市汽车维修管理处等单位,开展汽车维修大赛。(2)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加强工会组建。采取切实措施,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层层分解组建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入基层,帮助指导,超额完成了市总工会下达的年内净增2万名会员的目标任务。区总工会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推出了3项举措: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服务网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工作责任制。(3)启动“百企千岗”进社区计划。在北站社区启动全市首个“百企千岗”进社区的援助专场,有108家用工单位参加,推出1500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196名。区总工会在全市建立首个集培训、职介、劳务为一体的上海市总工会培训中心闸北分中心,已组织各类培训13期,有660名职工参加,其中有180余名重新上岗。会同有关街道组织了3次再就业援助日活动,达成就业意向850名。(4)切实做好帮困救助工作。重大节日期间,全区各级工会共慰问救助职工8713名,送上慰问金245万元;对生活困难职工及其子女提供帮困金、助学金69万元;为支内、支疆等人员发放季度、节日补助共44666人次,金额595万元;同时为3176人次提供困难补助、医疗救助83万元。(5)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推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五种不同类型的评估标准(启动型、达标型、提高型、先进型、标兵型),形成了全市首创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五步递进法”,评估标准呈逐步递进关系,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起了引领导向作用。(赵海春)
虹口区总工会

主席宋美红
【概况】虹口区总工会辖产业(局)街道、镇、集团公司工会31个,基层工会1208个,职工98779人。会员95523人,其中女会员47674人。(1)深化企事业民主管理。编撰了《虹口区三年企业改革中的工会民主管理工作》专集。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对14个产业局(集团公司)、250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检查,形成了《2004年虹口区厂务公开调研报告》,并召开了深化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工作会议。(2)坚持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一是成立了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和分中心,为职工提供建档立卡、信访接待、政策咨询、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帮困救助、互助保障和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等“一站式”服务。二是组织开展了“走访万家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采取资金帮困、发放实物、临时帮困卡和医疗帮困卡、助学帮困等多种形式开展帮困工作。(3)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是围绕区的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从行业、企业特点出发,广泛开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等活动。区总工会和区房地局联合在全区210个物业小区开展物业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首次组织非公企业参加“我与上海同发展”的非公企业立功竞赛活动;商业系统工会开展了“诚信杯”四比劳动竞赛。二是围绕再就业工作,努力打造劳模创业品牌,帮助劳模成为创业带头人。区总工会成立了劳模创业推进小组,对劳模创业进行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和资金支持,落实专人协调解决劳模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广泛宣传劳模创业精神,已形成第一批劳模创业基地。(4)加强社区工会建设。认真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小区工会组建,被市总工会评为工会组建工作优秀单位。(5)拓展职工素质工程。举办了2004年虹口职工科技论坛,深化读书活动,涌现了7个上海市读书活动先进单位。(6)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全区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达到1447家,涉及职工4.5万人,全民所有制企业签约率达到了79.2%,集体所有制企业签约率达到了74.4%。区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状况专项检查,对176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检查,涉及职工406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2882人,为106名职工追回企业拖欠的工资共计5.2万元,为68名职工清退押金2.97万元。(章培娟)
杨浦区总工会

主席王剑明
【概况】杨浦区总工会有直属工会35个,基层工会750个,工会会员84415人,其中外来劳务工会员16117人。区总工会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民管法律部、保障工作部、宣教经济部、财务工作部、疗休养部、退管(三产)办公室、经审办,下属事业单位有沪东工人文化宫、杨浦区工人俱乐部、中原护理院。(1)围绕中心,推进杨浦区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成立了“职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立功竞赛、物业行业优质服务立功竞赛、爱岗敬业技术练兵竞赛等3项活动。(2)落实组织起来的工作要求,提出并实施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一是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的原则,开展了工会组织网格化、干部队伍职业化、评价体系民主化等方面的探索。二是开展“组建月”活动,加大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力度,全区已组建工会1235个,会员85463人,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均达到95%。(3)拓展工会维权领域,逐步完善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机制。一是整合社区工会资源,建立职工援助中心,各社区(镇)职工援助分中心下设职保理赔站、就业服务站、法律援助站,形成“三站”为主要抓手的“1+3”联动帮扶体系。二是积极拓展渠道,形成工会“1+1群”创业者联谊会、扬工劳动服务有限公司、“361”家政服务联合体等品牌服务网络。三是建立进城务工者权益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进城务工者权益保障意见。(4)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举办“人生、读书、发展”成果展示会,评选并表彰“优秀新上海人”;召开杨浦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百名高校教授、企业老总、工会主席参加“知识杨浦与职工发展论坛”活动。(5)区总工会制定了干部培训工作三年规划,在深化工会会务公开、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和工会班子民主评议制度上作了有益探索。(王洪)
黄浦区总工会

主席徐少伯
【概况】黄浦区总工会辖有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机关、社区和直属工会36个,基层工会1088个。职工98418人,其中女职工45940人。会员130287人(含外来工、协保人员、待退人员),其中女会员60388人。工作机构设办公(研究)室、组织民管部、生活保障部、法律工作部、生产劳保(宣传教育)部、社区工作部、财务部和2个直属事业单位。(1)多方联手,优势互补,建功立业竞赛得到进一步拓展。先后联合区动迁办、房地局、私企协会、安监局、质量协会等开展了各种建功立业劳动竞赛,编辑出版了《黄浦区职工金点子集锦》。(2)扩大范围,创出特色,素质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创建质量,形成评估指标;扩大创建范围,涌现出一批创建先进典型;探索创建特色,开展职工技能“天天赛”。(3)加强管理,扩大宣传,劳模奉献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区有27名个人、10个集体被评为2001-2003年度市劳模和模范集体,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区总慰问77名困难劳模,组织150名离退休劳模体检;开设的劳模爱心班由原来的董家渡、金陵社区,扩大到半淞园、南京东路社区;启动以劳模为主体的“名师育高徒”活动。(4)源头介入,注重规范,改革参与力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会同区国资办、体改办转发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民主程序》文件;开展了转制企业坚持厂务公开调研。(5)加大力度,集中突破,组建和入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建筑、物业、律师、护工、公安、保安、个体行医、居委干部、工业园区、环卫保洁、引厂进店、非正规就业等12个方面工会组建的突破,全区工会组织净增113个,会员净增30350名。(6)加强调研,积极呼吁,职工收入问题得到进一步关注。开展一线职工收入情况调研,促进区国资委下发文件规定企业经营者薪酬与一线职工工资收入挂钩。(7)突出重点,帮到实处,职工实事工程得到进一步深化。2004年提出的8件实事已全面完成:推荐1757名下岗职工再就业;为2367名下岗职工和创业者提供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开展1982名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帮困;完成“1+1”补充保险3000人;213383人次在职职工、135799名退休职工参加市总各类互助保障计划;扩大劳模援助基金,28名80岁以上的多病老劳模享受定向帮困;成立职工援助、进城务工人员援助、职工法律援助三位一体的服务中心;组织310名困难企业工会干部体检。(8)正确引导,典型推动,法律宣传、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组织1200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市法律知识竞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执法等检查;建立区工会工资集体协商顾问团;全区国有、集体企业集体合同签约率达95%,独立非公企业签约率达85%。(9)面向社会,主动出击,工会宣传调研工作得到进一步扩展。开通了黄浦区总工会网站;与《黄浦时报》合作,开办了《工会天地》专栏。(10)突出重点,常抓不懈,工会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工资集体协商培训;扩展工会直选面,直选率达74.5%;组织职工代表测评区总工作,参与区总年度工作考评;注重职工之家建家质量,评出5个“十佳”基层工会典型。(吕诚陆)
卢湾区总工会

主席胡怀坤
【概况】卢湾区总工会辖有产业(局)、集团工会12个,街道工会4个,基层以上工会24个,基层工会597个,职工58865人。会员57817人,其中女会员26554人。区总工会机构设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社会保障部、民主法律工作部、生产宣教部和2个直属事业单位。(1)建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建会单位303家,会员17127名,达到全年目标数的114.18%。(2)建立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实现了一个中心、一个窗口、一门式服务的保障维权职能。组织对执行《工会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情况的检查。(3)国有、集体企业厂务公开推行率为94%,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率99%;会同区有关部门对4大企业集团的领导班子和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4)救助困难职工9063人次,帮困救助金额279万元;慰问退休职工19180人次,发放帮困金172万元;协助政府做好支内、支边和异地安置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补助和医疗救助工作。(5)继续做好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续保和投保工作,在职职工参加补充住院及特种重病保障计划的参保率均达100%,退休职工参加补充住院保障计划参保率达98.2%;组织300名困难女职工参加免费妇科检查,组织10103名女职工参加了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6)配合行政对3103家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区内1.7万余名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慰问,发放慰问品金额254万元。(7)开展劳模先进评选活动,评选产生2001-2003年度区先进生产(工作)者90名、区先进集体55个、市劳动模范12名、市劳模集体4个;组织106名退休劳模参加“迎五一,回娘家,看卢湾”等活动。(8)发挥工会教育培训职能,有1万多人次职工参加日语、英语、数理化等各类文化班学习;有1.8万多人次参加物业管理、档案管理、商业服务等职业上岗培训。(葛家敏)
静安区总工会

主席周文芳
【概况】静安区总工会下属系统、街道集团公司工会25个,基层工会644个,职工62243人,其中女职工27103人。会员60048名。区总工会设办公室、组织民管部、宣教文体部(经济工作部合署办公)、生活保障部、社区工作部和财务部。另有工人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和工人游泳池等3家事业单位。(1)全面完成新增会员工作目标。区总工会召开了动员大会,与各系统、集团公司、街道工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全年新增会员1.7万余名;进一步推动商务楼宇的工建工作,招聘50余名楼宇工作者,到年底,已有44幢商务楼建立了工会联合会,组建率45.8%;注重进城务工人员和“三高”群体的入会工作,在静安区第55号地块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工地项目工会,在汇银集团、上海票据交换中心等“三高”群体集中的企业也建立了工会组织。(2)健全三方协商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平等协商工作。集体合同覆盖企业1776家,占应建制企业的88%;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企业全部实行了“上级工会代表”参与工资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412家,其中新经济组织242家;在5个街道全面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3)进一步加强“五位一体”考核。党政工领导分别向职代会述职,接受职代会的评议;探索非公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新形式,一批非公有制企事业分别建立了职代会、民主共商会、劳资恳谈会等;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明确了民主程序规范,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建立了企业领导人员收入方案向职代会报告制度。(4)继续推进“创争”活动,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107项,有1.1万名职工参加,评选表彰了技术创新能手和标兵。(5)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帮困送温暖工作。帮助困难职工4000余名,救助金192万元;向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发放“助医卡”5万元,向进城务工人员较集中的25家单位赠送“保健箱”;在全区职工中开展“一日捐”,捐款全部用于基层帮困;帮助退休职工近万人次,帮困金114万元。(程忠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