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运研究会召开第七次会员大会暨年会】上海市工运研究会于8月31日下午召开第七次会员大会暨年会。市工运研究会会员、团体会员以及区县局(产业)工会有关负责干部2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汪兰洁会长代表第六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上海市工运研究会章程》的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并决定了副秘书长人选。会上,聘任了第七届理事会顾问和专家咨询委员,表彰了2003年度上海工会优秀调研报告、论文和市工运研究会优秀团体会员。大会明确了研究会今后的任务:进一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工运研究工作;突出重点,深入研究当前上海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努力加大工运研究的创新力度,推动上海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起一支有一定水平的上海工运研究者队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市工运研究会名誉会长陈豪出席会议并对研究会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1)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南,保持工运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2)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工会工作和工运研究的准确定位。(3)始终坚持以服务和指导实践为工运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4)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强工运研究会的自身建设。市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潘世伟在致词中充分肯定了工运研究会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同时又对新形势下加强研究会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桂晓燕) 【徐汇区工运研究会建立调研申报制度推动理论和工作创新】徐汇区工运研究会将调查研究置于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的目标之下,建立“工会调查研究、特色工作申报制度”,动员区域内产业(系统)、集团公司和社区工会从自身特点出发,开展调查研究,酝酿、培育特色工作,并注重提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申报立项的调研课题,工运研究会予以经费的支持。这项活动得到基层工会的积极响应,参与面达到80%,年末在基层申报的调研和特色工作中评选出15项优秀成果。在调研活动中,研究会重点抓了《徐汇区企事业单位进城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和《工会组织在“三高”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为工会组织在这两个群体中进一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了基本情况和依据。徐汇区工运研究会重视发挥“外脑”的优势,为提升区域内工会工作水平服务。研究会有成员单位20余家,其中有政府机关、大专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工运研究会整合资源,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工会、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工会、区医务工会等联合举办研讨会,探索深化拓展平等协商工作、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工作等。研究会成为区域内产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工会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发布信息的载体。(虞蔚) 【普陀区基层工会工作研究会以“一会一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普陀区总工会坚持工运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以“一会一品”活动为载体,引导基层工会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工会工作的理性思考,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1)针对性。探讨在工会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和区域性特征明显;(2)经验性。认真总结基层工会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3)创新性。“一会一品”以创特色工作经验为要求,针对区情发展的新情况,研究工会工作的新路子。调研推动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创新,涌现了一大批工作成果:如长风社区工会探索“四轮联动”工作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平等协商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劳动法律监督机制四大环节,构筑社区工会维权体系;桃浦镇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上代下”模式,明确上级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职责,根据非公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以“上代下”谈工资底线标的的浮动、以“上参与下”谈浮动系数和以“上指导下”谈“活工资”的协商方式,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非公企业中的开展;此外,还有“民营企业职工董监事制度”、“规范用工诚信企业评定工作”、“经济区会员代表专委会制度”、“三高群体的权益维护”等工作成果的运用和推广,体现了调查研究对工会工作的推动作用。(金今) 【静安区总工会健全工运研究会组织网络完善活动机制】静安区总工会将工运研究会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基础性工作来落实。区总领导、各部室负责人及下属各系统、集团、街道工会主席全部参与研究会活动,并建立了7家工运研究会分会组织。研究会的主要活动形式有:(1)围绕工会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发布年度调研指导性课题。2004年提出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三高”群体状况、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问题、工资集体协商、创建学习型组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六个专题,指导基层工会开展调研。(2)坚持年会、报告会、研讨会制度,促进研究会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会每年举行街道社区工会工作研讨会,每年召开年会,定期举办形势报告会、工作研讨会等,进行调研信息发布和成果交流。(3)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的调研、企业改制中的职工信访、新建企业民主管理情况、工会经费收缴情况,进城务工人员和“三高”群体等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论文和情况通报,提供区委区府领导参阅,为反映职工队伍现状和呼声,维护职工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静安区总工会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在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对职工收入情况的调研引起区领导的重视,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明确,要求企业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并把职工的工资收入增长列入企业主要领导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对部分企业转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和建议,作为与区政府举行联系会议的议题而得到区长重视,在会后落实了有关措施加以改进和规范;对楼宇工会模式和在“白领”员工中开展工会工作的探索研究,作为工会组建和活动方式的创新而对全市工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吴越) 【机电工会工运研究会强化三项课题研究】市机电工会工运研究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职工的需求,着力于研究新变化,开展新探索,以推动工会工作取得新成果。(1)开展维护主题的研究,分析电气大变革对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新变化,研究工会的维权对策。工会参与起草了《关于国有企业依法改制规范运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改制的民主程序,坚持改制转制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职工分流方案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开展了“企业经济变化与职工工资问题调研”,为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和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全系统开展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率已达95%以上;全行业合资企业平等协商制度建立率由上年的80%上升到2004年的85%,集体合同签订率由上年的72%上升到75%,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由上年的51%上升到53%。(2)开展李斌品牌的课题研究,提升工会作用。从研究李斌成才轨迹和李斌的广泛效应,着力将研究成果化为具体举措,广泛深入开展技术大赛,共有12个工种、18个技术等级、近千名职工参赛;1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首次参加了中级工比赛。(3)针对现实,研究工会工作机制创新。深入研究产业工会体制变化,提出了利用实现社会资源,构建产业工会,整合工会格局变革的设想,并据此对机电工会组织机构进行适应性调整。深入研究劳务工的问题,先后制定了《关于组织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实施办法》和《关于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办法》两个文件,吸呐5150名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劳务工入会率达到80%。(冯克华) 【国际港务集团工运研究会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工运研究】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工会积极发挥调查研究对工会工作的服务指导作用,围绕企业调整发展的中心任务和老港区平稳退出的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为集团党政领导决策和工会工作的深入提供依据。一是根据上海港口发展和职工队伍现状对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和维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调查、摸清集团内部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研讨会专题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步骤,制定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和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落实。5月,集团工会提前完成市总工会下达的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目标,并先后四次在市总工会和全国产业工会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作交流。二是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在上海港集装箱装卸生产跨越式发展、黄浦江两岸老港区加速退出的背景下,研究会定期组织信息发布会,及时了解掌握职工队伍的现状和思想动态,针对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撰写了《工会在留住和培养企业人才上的可为之处》、《在老港区功能转换中当好帮困第一责任人》和《关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困难职工及其帮困送温暖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等,为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发挥了有效作用。港务集团工会充分利用工运研究会的学习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和调研成果发布会,为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张晨琦) ![image](images/00661562.JPG)
市总工会主席陈豪、副主席汪兰洁向工运理论研究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费大伟)
【卫生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以调研推动工会重点工作】上海卫生系统工会理论研究会针对卫生系统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开展富有特色的理论研究活动,以理论成果指导工会工作的实践,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1)在用工多样化的情况下研究发展非在编职工加入工会。卫生系统的用工已从单一的固定工向多种形式的招聘用工制度转化,大批外地医务人员、下岗职工、城市无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进入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对有关非在编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非在编职工工会组建的形式问题、会籍管理问题、会费及经费的筹措问题等作出了规范,解决了基层工会在发展非在编职工入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2)针对上海民营医疗机构迅速发展和就业人员数量上升的新情况,研究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工会组建。通过调查、总结归纳,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民营医院工会组建和发展非在编职工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组建、全面覆盖、敢于创新、不拘一格”的组建原则,规定了组建要求、模式和职责任务,明确了发展会员的方式、组织形式和会员权利义务。2004年上海卫生系统新增工会组织72个,发展非在编职工入会3233人,医务工会获“上海市工会组建工作优秀单位”的称号;(3)开展卫生文化大讨论,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围绕卫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卫生科技的回顾与展望、医疗服务的拓展、职业精神的提炼与塑造、医院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内容开展群众性的征文活动,成为配合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征文活动得到各基层工会的广泛参与,收到论文113篇,研究成果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吴越) 【工会学院着力构建工会理论研究高地】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加强与名校、与国际的合作,着力构建工会理论研究高地。(1)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劳动关系研究中心,采取边筹备边运作的模式,现在又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达成了初步意向,三方共同筹建“国际劳动关系研究中心”。(2)举办了“工会维权机制”、“工会体制改革与创新”、“英国和欧盟工会现状与趋势”、“中英妇女就业状况”、“中德就业问题”等5次有影响的中外专题研讨会。(3)实施了与国际合作的2项科研课题。一是与挪威合作的“经济全球化对职工的影响”,二是与英国合作的“非正规就业状况研究”,已经完成调研。工会学院的学报《工会理论研究》积极反映上海工会理论研究的成果。2004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索引转载了学报的30多篇文章,转载率达30%。在高校学报研究会的首届评比中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报”;被上海市新闻出版推荐,参加了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并被邀请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举办的第12期“期刊主编培训班”上介绍办刊经验。(庄音豪) 【三航局工会举办工会主席论坛】三航局工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于11月组织了工会主席论坛活动。与会工会干部围绕如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指导工会工作新实践的现实意义、如何进一步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依托重点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等10个专题进行了研讨,并结合工会工作的实践达成了以下共识:(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开展工会工作的一种思维方式,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工会干部要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基础,团结带领职工自觉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在参与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中,工会要注重运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的关系,做好“双维护”;(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工会应该始终把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落实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根据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要创新与发展,也有个提高自身能力建设问题。(唐钧达) 短信息: ○3月9日,闵行区总工会成立工会工作研究会,同时经上海市工人运动研究会批准,被吸收为团体会员。(叶民强) ○12月22日,市卫生系统工会工作理论研究会召开会员大会暨年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研究会新一届理事和会长、副会长。(周崇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