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images/00661593.JPG)
市总工会副主席谢峰慰问高桥石化公司困难职工(陈龙亭)
2004年,上海工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市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实践,有效整合就业帮助、帮困扶助、保险互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五大功能,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以市总培训中心、职工保障互助会、公惠医院、市社会帮困基金会和职工救急济难基金会五大实体为支撑,以19个区县援助服务中心为窗口的网络构架。 上海工会先后源头参与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公积金管理办法、小城镇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市民医疗互助帮困计划、医疗综合减负等多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市人大组织开展的“失业保险基金与政府促进就业资金筹集、使用、监管研究”、全国政协、市政协开展收入分配和关于外来人员综合管理等调研课题,以及市人大组织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和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同时,还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新时期工会维权体系和职工权益表达机制、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状况、收入分配、企业转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家政劳务市场和家教等一系列调研,为重点化解急难矛盾提供决策依据。在“两会”期间,上海工会还就离岗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家属劳保制度改革、医疗费用的合理增长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职工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提交了多项提案。 上海工会在参与促进政府就业责任体系方面,充分发挥市总工会培训中心的窗口和基地作用,先后在闸北、静安、嘉定等区总工会及机电工会建立了培训分中心。通过培训分中心建设,力求把产业(行业)和地区的优势有机衔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上下联动、覆盖全市的工会培训网络,实现行业和地区工会就业资源的整合,做大“立足技能培训、依托职介市场、发展劳务公司”的工会品牌。通过“2000名自主创业带头人培育”计划的实施,继续推进具有工会特色的“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新格局的形成。截至年底,上海工会共建再就业创业基金120个,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培训自主创业带头人累计已达10108人。通过启动上海工会“百企千岗进社区”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社区工会两级平台,定期开展再就业援助日(周)活动,不断完善上海工会再就业援助工程工作运行机制。2004年在普陀、杨浦、闸北和静安等区共举办7场职场,2932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参加人数达10.82万人,其中32095人达成就业意向;工会职介完成登记人数22879人,推荐上岗40952人次,录用7361人。截至年底,全市各级工会共帮助近4.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上海工会在全市19个区县建立职工援助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工会维权保障资源,体现“一门式、一条龙”的服务精神,为上海工会塑造帮困扶助品牌。通过援助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推动送温暖工程社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帮困送温暖的长效机制建设。全市各级工会在继续组织实施元旦春节等节日帮困送温暖活动的同时,还继续开展助学帮困、医疗帮困、定向帮困。据73个区县局和产业工会的统计,2004年全市各级工会帮困基金结存款近6亿元,直接用于帮困救助的资金达1.3亿元,元旦春节期间近32万名特困职工得到了各类帮助。其中助医帮困3297万元、助学帮困3163万元、其他生活困难补助6728万元。上海工会编辑出版了反映工会十年来帮困助学奋斗之路的征文集:《点亮心灯——上海工会十年来帮困助学记述》;各级工会配合各级党政工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家庭定向结对1.5万户;倡议发起市级机关所属39个单位151个基层党支部与151名困难家庭子女结对助学活动。已实现困难职工家庭脱贫27023户,其中助学帮困脱贫14674户。此外,上海工会还配合政府做好支内回沪定居人员的工作,化解历史遗留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上海工会在配合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以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为依托,努力发展工会互助补充保障事业。一方面,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在职职工和女职工特种重病、住院和退休职工住院四项职工医疗互助补充保障计划;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企业内部的互助医疗基金,有效地缓解了职工就医难的矛盾。至年底互助会已拥有500多万会员(730万人次)。各级工会(企业)共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和互助组织1016个,基金近2.1亿元,覆盖职工达84.3万人。全市各级工会(企业)共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和互助组织1016个,基金近2.1亿元,参加的职工达84.3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职工就医难的矛盾。(王立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