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民主管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上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中国工会十四大和上海工会十一大提出的关于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市总工会2004年工作的总体部署,认清形势、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依法有序地推进上海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image](images/00661614.JPG)
市厂务公开工作调研检查组在宝钢集团检查工作(于星海)
一是注重总体布局,重点突破。根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的人事变动,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委办机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组成了由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豪和副市长杨晓渡任副组长,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委宣传部及相关委办党委分管领导参加的市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市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第四、五次会议和2004年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全面推进全市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针对民主管理工作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大了源头参与的力度。市总工会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党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厂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会同市国资委党委、市国资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民主程序的若干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对面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成为上海巩固和深化厂务公开、规范基层企事业转改制工作的政策性意见。全市大多数地区、系统或转发了这一《意见》,或根据各自实际,拟定了实施细则。 二是合力推进、逐步深化。市总工会积极与纪委、组织、宣传、国资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不仅就有关全局性、专题性工作进行研究,形成文件,而且密切配合、全面推进厂务公开的调研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全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五个方面得到深入发展。 即:进一步推进了厂务公开实施领域和范围的拓展,在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厂务公开的基础上,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引导、指导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强化了转改制企业职代会民主程序,规范转改制企业操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向企事业管理的重点领域延伸,促进企事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化和机制性建设,深化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促进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职工民主管理的实效,并使之成为企事业单位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三是工作实效性增强,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上年底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对全市100个区、县、产业(局)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在职代会制度建设、职代会职权落实、厂务公开建制率、公开落实情况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企业改制转制过程中,强化了职代会工作。去年有1182家单位实施了裁员、分流,其中有1143家单位将裁员方案提交了职代会审议,占总数的96.7%,有1083家单位通过职代会对裁员方案进行了表决,占总数的91.6%,分别比2003年提高了6.2和12.7个百分点。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形成了四个重要抓手:一是开展职工满意企业评选,以从企业发展的结果来体现民主管理的成果,增强社会的认同度;二是推进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以加强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过程的评价,提高运行质量;三是建立上海民主管理百家示范基地,以培育不同类型的经验、典型,引导和推动基层工作健康发展;四是建立民主管理激励表彰机制,以弘扬先进、形成工作动力。(张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