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市总工会辖区县局(产业)工会、市直属大型企业(集团)工会和直属机关工会135家,工会基层组织达30468(不含覆盖数),会员总数为4529183人。(1)提高职工素质,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实施“职工技能登高计划”和“职工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工人发明家、技术创新标兵和技术能手的作用,激励和鼓舞职工在劳动竞赛中多作贡献。制定和实施《上海工会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实施纲要》,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广泛宣传李斌、唐建平班组等一批“创争”活动先进典型,开展“文明班组”、“红旗班组”、“创新示范岗”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共筑诚信”的职业道德典型和“职工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大力弘扬宣传劳模精神,表彰市劳模872人和劳模集体380个,推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18个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6人;制定和实施《关于提高上海市退休劳动模范待遇的意见》,努力提高劳模的生活待遇,对在社会上形成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产生积极影响。(2)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维权机制,切实履行维护职工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责。积极参与《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草案)》、《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10部国家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修改,推进建立多层次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形成市、区、街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三级网络。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在各种所有制企业推进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探索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近千名工会基层干部参加了培训。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本市厂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以“拓展、深化、建制、落实”为重点的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第二次厂务公开大检查。建立上海市职工民主管理评估制度,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制达89.3%,外商投资企业职代会2408家,私营企业独立职代会6698家、联合职代会2129家,建立了10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点。深入开展就业援助、帮困援助和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启动“百企千岗进社区”3年行动计划,举办10多万人参加的再就业援助专场,帮助4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继续实施四项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广泛开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活动,制定和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维护进城务工者合法权益的专项检查活动。(3)加强工会组建,壮大会员队伍。建立督促检查指导制度、组建工作通报制度,全市净增建会单位16781家,发展会员72.1万人。适应党政机构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的需要,探索在委办、大口建立系统工会组织;继续把工会组建延伸到工业园区、楼宇、超市、特色街、商贸市场等区域;产业工会加强转改制企业的工会转接和重组工作,探索和建立区域性行业工会。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基层活力的若干意见》,并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作运转。(华山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