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东进视察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徐国峰)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成立于1994年12月23日。10年来,她通过健全的工会组织网络,借助现代保险的经营运作理念和管理发展模式,开创了上海工会以补充养老、医疗为主体的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她面向全市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不断满足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企业人”转为“社会人”的职工对社会保障新的需求,为发扬光大新时期上海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光荣传统增添了新的内涵。 促进改革发展,服务上海大局 1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经受住了来自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的种种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坚持自愿性、互助性、公益性的原则,履行着低保费、广覆盖、高保障的承诺,将上海工会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工会特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职工互助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向完善和成熟,在“聚小钱,办大事”、“我助人人,人人助我”、“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等理念指导下,和工会帮困送温暖活动一同走入千家万户。 2001年1月1日《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正式施行。为了医疗保险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新老医疗保障制度的平稳过渡,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在2000年12月1日和2001年4月,分别推出了作为市政府医保改革八大救助措施之一的“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不仅对减轻企业的负担,缓解职工的燃眉之急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上海经济体制改革与缓和社会矛盾也同样具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10年来,除了1998年7月的“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2000年12月的“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2001年4月的“上海市退休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2003年3月的“女职工特种保障计划”等四项保障计划外,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先后结合全市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替代率低的特点,推出了具有补充养老性质的“安康”、“安泰”、“安顺”等互助保障计划;配合外来务工人员组建工会后的维权工作,推出了“从业人员意外伤残互助保障计划”,共同撑起了上海工会系统旨在为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工会互助补充保障体系的框架。成为在全国工会系统颇有影响的,在上海职工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中规模最大的社团法人组织。截至2004年底,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已拥有有效会员731.4万人次,其中退休住院互助保障计划239.4万人,占退休职工总数的95.3%;在职住院互助保障计划258.3万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72%;特种重病互助保障计划17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9%;女职工保障计划57.64万人,占女职工的53.3%,并且累计为203.13万人次给付补充保障金达10.27亿元。 体现工会宗旨,服务职工群众 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让成千上万的职工群众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工会的亲和力和工会互助保障事业特有的价值。 10年来,为了方便退休职工就近申领、给付补充医疗保障金,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深入社区、企业,构建了遍布全市的三级服务网络,先后在19个区县设立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服务处,132个街道、镇设立了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市,遍及市、区、街道三位一体、统一高效的服务网络,在负责退休职工补充医疗保障金理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互助保障计划的咨询、特定人员的参保等一系列业务性工作,成为市总工会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现在,通过社区服务点办理补充医保金给付的比例,已由建点初的30%左右,上升到了80%左右。与此同时,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还委托局(产业)、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热心于互助保障工作的工会干部代为操作。职工出院后,只需将有关资料交给单位工会或局(产业)工会运营员,便可很快拿到补充医保金。 10年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参保更方便、理赔更直接、运行更高效”的工作目标,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的作用,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服务职工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02年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升级改造了计算机系统,开始通过ISDN向19个服务处传送数据;2003年1月,又开通了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网站,参保单位只要输入密码后,就能即时了解单位参续保、给付等一系列信息;2004年,又进一步开发计算机使用功能,确保基层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从网上下载所在单位参保人员的数据信息或重新制盘参保,极大地方便了会员单位的参、续保工作。与此同时,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还针对全市退休职工人数众多,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退休职工参保代扣款办法。即在征得退休职工本人同意后,通过发放养老金的银行和邮政储汇局直接在养老金帐户中扣除参保费用。现在,己有2400多家单位申请代扣,约113万退休职工受惠。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特别是帮助特殊困难职工群体参保,每年4月,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都会通过社区服务点,面向全市部分由于破产、属于无主管企业或失业后退休没有单位来组织他们参加职工互助保障的收入低、身体差的困难职工群体提供服务,吸纳他们自愿参保。使他们能够共享全市职工互助互济补充保障成果。为他们当中困难的、真正患病的职工提供了一分实实在在的保障。近年来己有7万余人次属于上述情况的“散户”,通过这一途径被覆盖到互助保障网内,切实维护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 强化科学管理,支持工会事业 10年来,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始终遵循着互助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市场化运作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定期举行医疗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和投资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还与复旦大学数学系精算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保障计划的收费标准和运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近年来,“特种重病保障计划”赔付比例上升较快,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部分基层为单位职工争取利益,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为了公平地维护大多数会员的利益,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通过采取控制95%以上的核赔准确率的办法,建立起计算机诚信提示系统,核实大病会员既往病史等三管齐下的预警手段,建立起了大病核赔机制,仅2003年就避免错赔近100万元。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还建立了一支特殊的基层服务队,这就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的工会志愿者。他们深入社区、里委,为广大参保职工提供便捷的服务。 10年来,职工保障互助会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走市场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的道路,建立和健全了人事、财务、物资、资金运作、集体议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实现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注重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及青年骨干参加了国际寿险协会美国LOMA寿险师的专业考试。开展精神文明部室、青年文明岗评比、技术业务竞赛等活动。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职称的学习蔚然成风。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机关文明单位。(陈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