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总工会召开工会组织工作会议,重点就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和职工入会作工作部署(杨娟)
2004年,上海市总工会在市委和全总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四大会议精神,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及市总工会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继续将工会组建工作,特别是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和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工作作为工会重中之重的任务,明确提出用两年时间,到2005年底实现全市工会总数达到500万人的目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据统计,截至年底,全市组建工会单位数达到9.93万家,工会会员总数达到452.9183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了1.3万家和72.1383万人。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工会上下,乃至工会内外对于在新建企业中组建工会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新建企业的快速发展,新建企业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在新建企业中组建工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全会广大干部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快组建工作步伐,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需要,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不断提高工会的组织水平和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宣传工会组建工作,营造建会氛围。有的区县工会向企业编印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工会刊物和组建工会工作指南等宣传小册子,有的主动上门动员和宣传,有的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恳谈会、经营者沙龙以及张贴《告企业和员工书》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沟通联系,消除了企业经营者对建会工作的顾虑,提高了职工对建会和入会的认识。 二、调查摸底,明确任务,制定科学的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规划 年初,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市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队伍状况的调研,向8万多家基层工会发放了调研问卷,了解和掌握基层单位职工队伍的构成情况与发展趋势;走访了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外经委、市社团管理局和市社会工作党委等有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全市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和职工人数,基本摸清了底数,为科学制订建会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调查分析了全市职工队伍状况后,市总工会主要领导明确指出,为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上海一定要在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上有新突破,全市工会会员总数在两年内要力争达到500万人。为此,市总工会提出了两年工会组建工作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三高”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入会工作,争取2004年全市会员总数达到450万人;2005年全市会员总数达到500万人。为落实这一工作目标,市总工会组织部具体制订了2004年工会组建规划,并对135个区县局(产业)工会分解下达了指标和任务。 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市总工会的要求,制订了详尽的建会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各自的任务,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基层单位。有的区还采取了签订目标责任状等形式,由区总工会同街道、乡镇工会进行签约,加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点面结合,上下联动,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建会新路子 根据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和以往建会工作的经验,市总工会继续提出把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重点放在区县、放在社区,把社区和小区两级工会工作平台,作为实现两年建会目标的主战场。各区县加强社区工会的建设,完善社区工会的组织体制和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工会在工会组建中的作用。2004年,杨浦区率先试点探索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的新路子,将几个小区合并成一个网格,成立工会工作站。网格介于社区工会与小区工会之间,工作站是社区工会派出机构,聘用职业化的工会工作指导员专职管理。工会工作站受社区工会委托,管理网格内现有小区联合工会等工会基层组织。网格工作站的出现,将使社区工会组织形成以社区工会为中心、网格工作站为辐射面、小区联合工会等工会基层组织为单元点的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体系,解决了工会组建中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强化社区工会建设的同时,各区县局(产业)工会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工会组织,形成市、区县和社区三级产业(行业)工会上下联动的新局面。全市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继在社区中建立起区域性行业工会组织。出现了社区餐饮行业工会、大卖场工会联合会、物业管理行业工会、IT行业工会和建筑行业工会等新的组建形式。区域性行业工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工会的组建工作,有利于实现工会组建在行业中的全覆盖。 四、领导重视,形成合力,明确各级工会上下共同抓组建的职责 针对今年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市总工会明确提出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是各级工会组织的“一把手工程”,工会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头抓。市总工会机关为此专门制订了市总主席室领导分工联系基层抓组建的计划,明确各自分工对象和工作目标,由市总工会的主要领导带头,主席室各位领导全部下基层,现场调研、指导基层的建会工作。承担社区工会建设重任的区县总工会在市总工会的号召下,也都纷纷落实了分片负责、划区包干的责任制,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下基层,搞调研,实地了解和协调解决建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亲自上门做宣传发动工作。 市区两级工会机关都明确了专职部门、拨出专款、设立专门机构或非常设机构等,集中力量抓组建。同时市总工会还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如工作例会制度、组建责任制、月报表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中途管理制度和考核考评制度等,有效地促进了工会组建工作的发展。为解决建会工作中存在的人手不足问题,不少区县工会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由机关干部担任组建工作联络员,分工联系基层单位,共同承担组建工作职责。各区县为街道、乡镇工会补贴了相关费用,聘请3—5名工会工作志愿者担任工会组建专职指导员,并配备了电脑。有的区还探索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建设道路,公开向社会招聘热心于工会工作的同志,选派到基层,通过民主选举担任工会主席,有力地促进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专职化、兼职化和职业化相结合的工会干部队伍,建会工作真正成为全会上下和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 五、加强指导,注重效率,做好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服务工作 由于上海新建企业绝大多数规模都比较小,人数比较少,基层企业负责工会组建工作的同志大多兼职其他工作,客观上存在着工会组建工作业务不精、程序不熟和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头绪多等困难。为了不影响建会进度,加快建会步伐,许多区县、街道乡镇工会按照先组建、后规范的原则和上级工会指导、服务下级工会的要求,专门为基层企业设计了建会工作基本流程图,准备了建会工作的整套文件、材料,如“建会申请”、“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议程”、“候选人产生办法”、“选举办法”、“选举票样张”、“选举结果报告”、“选举请示”、“工会工作台帐”等,分发给基层单位,供新建企业在建会中使用或参考;有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工会还利用工商局、外资委对新建企业进行年检、登记的机会,现场为企业建会工作提供“一条龙”服务;有的还利用有新建企业职工参与的大型活动的场合,现场设摊为新建企业职工进行入会登记,当场发展会员。有的区还为基层专门设计制作了建会工作软件,对组建工会的有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基层单位统计、检索、查阅和上报等工作。在审批手续方面,不少区县都采取现场办公、即报即批等方法,尽量简化建会程序和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会速度。 六、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形成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的多种模式 各区县工会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全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建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组建工作。一是以块为主,根据相当数量的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落户在全市各类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特点,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抓组建;二是以条为主,按照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类型不同的特点,建立地区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内联企业、非正规就业组织、新社会组织等以条线划分的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抓组建;三是条块结合,依托小区、楼宇、市场等,形成“特色街工会”、“大楼工会”、“都市型楼宇工会”、“小商品市场工会”、“小区工会”、“街道综合经济工会”和以工程项目为主组建工会等新组织模式,力求工会组建工作的全覆盖。 在进城务工人员入会方面,各区县局(产业)工会采取“委托制”、“托管制”等办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工会组建后的挂靠问题;采取“流动会员”、“团体会员”、“会员登记”等办法,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入会。针对劳务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组建工会难度高的情况,市总工会组织部开展了劳务公司组建工会工作的试点,会同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在市总工会培训中心组建了两个劳务公司工会,吸纳了2000名劳务工入会,并于4月份召开了现场交流会,在全市起到示范作用。针对全市已有700余家外来建筑施工企业、近70万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市总工会通过市建委、市建设工会建立了“上海市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工作促进会”,促进会下设工作办公室,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属系统(产业)工会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地吸纳务工人员入会提供有效的工作平台。 七、抓住重点,全面推进,推动全市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有效开展 在开展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中,市总工会坚持重点突出与面上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135家区县局(产业)工会进行了排摸,最终确定30家单位为组建工作的重点单位,派专人联系,指导建会工作。同时市总工会分别召开了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工会工作座谈会、产业工会工作座谈会等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座谈会,推进面上组建工作。市总工会还在港务系统召开了全市工会组建的推进会,重点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的入会工作。市总工会还经常组织力量深入到区县、产业、乡镇、街道指导组建工作,开展中途检查,交流工作情况,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在工作中千方百计地做好一些有影响、有规模单位的工会组建,以此来带动其它单位的工作进展。同时,不少区县总工会还把组建工作拓展到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民办医院、民办学院和其它中介机构中开展建会。另外,各级工会组织还积极挖掘、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促进一般单位的组建工作。各区县局(产业)工会还根据市总工会的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新建企业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涌现出一批新建企业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些评比表彰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新建企业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面上的工会组建工作。 2004年,上海在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方面之所以取得了新突破,与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五个必须”是分不开的:一是必须坚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原则;三是必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适应新建企业工会发展要求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会工作机制;四是必须坚持“边组建、边巩固、边规范、边发挥作用”的工作要求,真正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五是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促进新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李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