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间手工技艺——顾绣”简介
顾绣,乃江南唯一以家族冠名之绣艺流派,400年来历经由盛而衰、乃至消亡、重生的变迁,可谓上海民间刺绣史上的奇迹。
顾绣,又称“画绣”,是顾绣特征最鲜明的体现,由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缪氏、韩希孟、顾兰玉三位女性眷族创造、发展和传播,而赋予“画绣”艺术灵魂的,却是松江画派文人画领军人物董其昌。
董氏,松江人,在绘画、书法、鉴赏、理论等领域皆为当世翘楚,以他与顾家的密切关系和深厚的影响力,使顾绣成为松江画派文人画在针刺艺术上的延伸。顾绣正是以松江画派文人画画理为宗旨,创造出“画绣结合”的绣品,锻造了顾绣在江南无所可及的地位,并对江、浙、湘、蜀刺绣术发生深远的影响。董其昌可谓“画绣”的倡导者和实践指导者。
由此,崇祯《松江县志》称:“顾绣斗方作花鸟,香囊做人物,刻划精巧,为他郡所未有。”
明末顾氏家道中落,成为顾绣脱离士大夫家庭,流入江南民间的转折点。
但“画绣”制作耗时长、人员须有书画修养,难获真正普及;又且,“画绣”乃民间绣艺与士大夫文化结合的产物,一旦离开松江画派的土壤,失其精髓而得其技者,大多又由纯观赏性艺术珍品变为日用工艺。随着顾氏后继无人,顾绣之名虽盛而“画绣”真谛却在上海绝迹。
然而士大夫阶层中却不乏对顾绣价值的理解和挚爱者。清末明初,南通名人张骞、苏属顾绣名家沈寿,兴办顾绣学校延续了明代顾绣香火。稍后,松江也出现“松筠女子职校顾绣班”,通过校际师资、教学流动,明代顾绣真髓又沿着教育传承的渠道,返传回到了松江。当时顾绣班中的一位女学生戴明教,半个世纪后成了明代顾绣在松江的真传艺人。
400年前的董其昌,400年后的戴明教,就象两根文化纽带,牢牢地维系着松江与顾绣的人文、地域血脉。
顾绣在松江400余年,跌宕起伏,今天松江已成为顾绣新的生产中心和传承地。戴明教女士于2005年9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顾绣在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华刺绣文化描绘了崭新的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