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体育会1910年在同盟会的陈其美、农竹、陈铁生等先生倡导下,由霍元甲先生创办,是我国清末建立最早的民间体育社团。
精武“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历史上云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众多武林高手,如赵连和、陈子正、罗光玉、吴鉴泉等。摒除历史上技击家门户之见,冶各派于一炉,在我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武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还订有包括人格、风度、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
精武的爱国精神为世人所传颂,孙中山先生1915年出席精武举办的第三届运动会,在会上发表演说时肯定了精武所取得的成绩。1920年参加精武建会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为精武纪念特刊《精武本纪》撰写序文,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给予鼓励。1949年新中国建立,精武积极参加劳军活动,陈毅元帅为精武题词“劳军模范”予以表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德胜、伍绍祖、汪道函、何振梁、徐才、石祝三、金永昌等都为精武题过词。
精武是最早有组织向社会推广中国传统武术的社团,1916年开始就提倡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走出体育馆,到社会去。将精武的教练员、优秀运动员选送到学校、军队、工厂传授技击,实践了孙中山先生的“强国、强种”精神,可以说精武会是全民健身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精武最早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中国,借鉴西方的手段改造传统体育的体育社团。本着“以体育居先,体育复以武术为主,参以时代各种运动”的精神,提出武术同源,不分门派,精武是最早在体育界提出“无文不能行远”,提倡乃文乃武的社团,将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绘画、戏剧和现代摄影、医学、旅游、雄辩,
精武是最早有组织、有目的的向海外传授中华传统武术的体育社团,1920年精武设有中央精武、上海精武和上海地区三个分会,中央大会堂在横浜桥即现今的精武会址,当时世界各国精武会的教练员均由中央精武会直接任命,发展至今在世界上已有包括美国、英国、瑞士、荷兰、俄罗斯、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精武体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