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风民俗 >>正文
“上海民间文学——龙华庙会的传说”简介

image

  产生于赵宋年间的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在龙华庙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并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民间传说。龙华庙会的相关传说始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在清康熙年间已经盛行于民间。由于日军侵华,这些传说在上世纪30年代后进入了停滞期。解放后,相关传说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八十年代民间文学集成,收集到一部分,但还有传说遗漏在民间,并被不断发展演化。

  龙华庙会的传说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有以下五类: “龙的传说”,以《龙宝的传说》、《望娘塔》为代表;“宝物传说”,以《古井里的仙牛》、《古塔顶里的红鲤鱼》为代表;“奇人轶事传说”,以《会游动的壁上雕龙》、《康僧会单身只舟龙华荡》为代表;“地方风物传说”,以《龙华豆腐干》、《龙华蟠桃》为代表;其他传说,以《仙人出会》为代表。

  庙会期间,除祭祀神佛外,在广大民众中还形成了丰富的庙会民俗事项。如放生、上供、妇女插带荠菜花和农历三月礼佛赏花以及商贸和文娱活动。

  庙会的传说具有悠的历史,其中“康僧与广泽龙王的传说”在康熙年间《龙华志》中已有记载,距今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具特色的是“龙的传说”,有的还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如“龙华豆腐干的传说”。

  庙会的传说对现在深居闹市的上海市民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它给市民提供了体验传统文化和寻找心理慰藉的载体;庙会的传说影响了其他文艺样式发展,如著名的上海说唱曲目《金铃塔》就是在“龙华有两座塔”等传说为蓝本而创作的;相关传说所反映的民俗观念、民间生活场景、民间智慧等内容是研究上海都市民众世界观、生活状态、民俗民风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价值。相关民间传说对于丰富和促进上海本土文化和经济建设也起了一定作用。

  上海市徐汇区1988年通过收集、汇编了《上海市徐汇区民间故事分卷》。但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龙华和周边地区城市化大规模改造,居民异质化程度提高,造成庙会传说的区域影响力在降低,受众面也逐渐缩小。当时“集成”搜集到的龙华庙会的传说仅十六个,这次我们稍作搜集就收到三十多个,估计还有百余个遗漏在民间;庙会的民间传说如不及时挽救、发掘,将面临消亡的危险;能够讲述庙会相关传说的老人多数已经去世,在世的老人年事已高、身体衰弱,而中年人和年轻人对这些传说的兴趣不大、了解不多,因此这些传说濒临失传的危险。有必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快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