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风民俗 >>正文
龙华庙会传说31—46

31.龙华的传说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老道士,在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时到龙华镇。因为这天是节日,人们来来往往热闹非凡。老道士在街上走了一圈,看见一户人家的老太太,十分客气地问:“老太太,你的女儿病了?”老太太点点头。老道士环顾了老太太家的屋子:是户家境贫寒人家。他顿了顿又对老太太说:“据我观察,你女儿未必有病,恐怕还有别的原因。”老太太听了一惊,心想:他怎么说我女儿不是生病?便问老道士:“老道先生,请你讲讲我女儿究竟是啥原因?”老道士又恭敬地行了一礼,非常直率地对老太太讲:“恭喜老太太,你家小女有喜已经二个多月了。”“啊,有这样的事?”老太太听后吓了一跳,顿时冒出一身冷汗惊叫了起来。接着,睁圆两眼对着老道士上下打量一番,感到这是个普通道士,恼火地指着他不客气地讲:“道士先生,你怎么白天说瞎话,坏我女儿名声讲我女儿怀孕已两个多月了,告诉你,我女儿还是个黄花闺女,至今还未成亲,怎么会怀孕?”老道士又施一礼,十分和善地说:“老太太息怒,你女儿已怀孕是真的。不过,不是一般的胎气,而是得的仙胎。”老太太板着面孔不相信,一定要老道士讲讲清楚,不然不放他走。老道士点点头,向她解释道:“仙胎就是龙投胎,是个男孩子,出生后,孩子额角中间有点凹下去,两面有点突出来像两只角,他的身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一下,老太太呆住了:真有这样的事啊?她还是不相信,又问:“那七十二颗黑痣在啥地方?”老道士说:“一双小腿各有三十六颗。”这有板有眼的话语,老太太真的无言以对了。接着老道士又进一步对老太太叮嘱着说:“孩子出生后,将来要坐龙延,做皇帝的。不过,小孩在七岁之前,千万不能让他下水。”说完老道士不见了。

    第二年春天,老太太的女儿果真生下一个男孩,额角头两面非常突出像两只龙角;一双小腿上各有三十六颗黑痣。老道士说的一点不错!老太太和女儿俩非常喜欢这孩子,爱如珍宝。孩子长到五岁,入学读书,十分聪明,老师未教他就能先懂。他母亲遵照老道士的叮嘱,小心翼翼地从不让孩子下水。他每天上学读书,母亲一直接送。到了七岁那年六月廿四日,一同上学读书的六个孩子在龙华百步桥下河中嬉水。小孩看见他们玩得浪花飞溅,兴奋异常,同时大家又在叫他下水。孩子站在桥头上,开始不肯下水,可后来在同伴再三催促下,把母亲的叮嘱忘记了。他高高兴兴地从桥上来到桥下,下水和伙伴们一起嬉水玩耍了。不一会儿,他母亲赶来了,刚走到桥边,见儿子已在水中玩耍。这时,天空煞时阴暗下来,天地一片乌黑。接着,又是一阵狂风,尘土飞扬。在桥下水中闪现一道白光直通天际,一条龙从河里突然腾空飞到天上,煞时不见了踪影。他的母亲站在桥头连连呼喊,几乎喊破了喉咙,可什么回音也没有。她悔恨自己晚来了一步,便在那里呼天喊地大哭起来,真是撕心裂肺,寸肠欲断,最后哭晕了过去。不多一会儿,一阵清风轻轻吹来,她醒了,睁眼一看,那个老道士又站在她的身边,并且十分慈祥和善地对她说:“年轻的母亲,现在你再哭三天三夜也没有用了,你的儿子也不会回来了。今后,你若思念你的儿子,每当阴天或雷雨来临之前,你可以到龙华宝塔第七层上,对天呼唤你儿子的名字,他会从云层里探出头来向你点头微笑的。”说完,老道士又不见了。

    年轻的母亲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儿子。一天,乌云盖天,雷声滚动,正是大雨来临之前。她就按照老道士所说,一口气奔到龙华宝塔的最高一层,伸展双臂,对着老天呼喊着她儿子的名字。真的,没一会儿,天空间凝聚着的云层突然豁开一条裂口,象一条天河,一条龙慢慢地从那里飞腾出来,来到了那母亲的头顶上空。那母亲仰天对着龙大声呼唤。她呼唤一声,那龙顺从地点下头,母亲连连呼叫三声,它连点头三次。然后那豁开着的云层合拢了。从此,人们叫这个地区为“龙化”,随着龙化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那个龙化的“化”字就逐渐被称为“华”字了。

    32.龙华奇闻三则

    一、龙

    传说在很多年以前,龙华地区,只要有天上乌云起,就是龙到龙华来了,它是一条很大的龙,是一条老龙。

    这条老龙随着年代的流逝,它终于来到了人间。传说,它就降伏在龙华镇上。老龙的头在山门口(就是现在龙华饭店门前的两只石狮子处;龙的两只眼睛是两口井:一口在山门口东面六根家里(现在龙华镇路一百十一号),一口在山门口石狮子西边(现在龙华镇庙行街一百十三弄四号)。传说,这两口井在当时,真象两盏灯笼,闪闪发亮,昼夜放光。龙的舌头从山门口一直伸长到财神殿(现在周家湾居委);龙的一只前爪在现在的百步桥;龙的尾巴一直拖到了二里以外的陈家桥(龙华飞机场西面,扩建机场时已拆迁了);龙华塔是龙的一只角,所以这条龙叫独角龙。

    二、吕纯阳撑塔

    龙华塔很明显地朝西北方向倾斜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有这样一段风趣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看到一个长着长胡须的老人,他肩上掮着一根又长又粗的大条石,在龙华塔前跑。人们看到很惊奇,就去问他:“喂,老伯伯,你掮了这么一根又粗又长的条石到啥地方去呀?”“我要派用场。”老人一面回答一面急匆匆地走着。人们看着老人十分焦急的神色,一时也弄不明白,他把条石到底派啥用场。后来消息传开了,原来龙华塔要倒了,这位老人就是来撑塔的神仙吕纯阳。传说他一直把条石棉到龙华塔西北面的周孙巷,把大条石放在周孙巷一家人的灶前头(也有人讲放在育浦、市郊的北新泾),这样一来,龙华塔给他撑牢了没有倒,许多年过去了,龙华塔只是朝西北方向倾斜着,但它没有倒。它象巨人一样岿然屹立,耸入云霄。

    三、龙华港有十八弯

    从前有个老太大,住在龙华港香花桥边。这一年她生了一个儿子,当天夜里做了个梦。梦中的一个和尚对她说:“你这小孩不能给他吃生水,不能给他看见大水,你要看好他,不要让他走开,到了十六岁就不要紧了。”

    日子过的真快,孩子长到十三岁了。有一天,娘要去水边桥头去洗菜,便把房门一关,又将外面的门的搭扣搭好,孩子在家里不见了娘,门又被关着,他就把那扇房门摇啊摇啊门给摇开了,他就跑出来寻娘,一跑跑到水桥头。娘抬头看见儿子朝桥头走过来,吓得连忙叫喊:“你怎么从房里出来的?跑到这里来做啥?快回去!快自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孩子看见龙华港里的水,就往下一跳。因为孩于是龙星,跳到水中就变成了一条龙,沿着港河向东方游去。她娘见了马上就扔下手里的东西,呼天喊地的拼命地追赶过去。可哪里追得上呢?她眼看儿子越游越远,快要看不见了,急中生智,她回过身来,拼命地攀到龙华塔上,达才看见儿子还在向黄浦江游去。她在塔顶上高声大呼儿子的名字,顿声随着风势传出几里路外,她儿子就回过头来望一望娘。娘呼叫一声,他就回过头采望一次。这样,一叫一回头,龙华港里就形成了一个个弯来。孩子是从香花桥下水游到黄浦江的,他娘呼唤了十八次,孩子就会转回来望了娘十八次。于是龙华港就留下了十八个弯来。传说,他娘第十八次最后一次呼叫,这次呼叫声音最长,他儿子回头望娘的时间也是最长,所以,在黄浦江口西南角的一个弯最阔,叫“长十八”。大的船能在“长十八”调头;龙华塔也有人叫他“望娘塔”。

    33.龙华寺的故事

    相传在三国时,东吴孙权的母亲吴国太,自从她的丈夫孙坚去世后,整天忧忧郁郁心里十分悲痛。儿子孙权对娘非常孝敬,他眼看母亲身体日益消瘦,怕他生起病来,心里非常着急,就劝母亲去京城——镇江养老。

    吴国太在儿子的相劝下,同意去京城镇江。那天,天气很好。正是白云似絮轻飘,南风阵阵轻拂,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时节。龙船一路航行,一路令人陶醉。但不知怎么,龙船航行了一段路程后,随风驶进了龙华港。龙华港弯弯曲曲,一共十八弯。河湾两岸桃花盛开,绿树成荫,蜂蝶飞舞,黄莺啁啾,处处一似锦如画,景色宜人似到仙境。吴国太被迷住了,心想;我在此地养老不是个安静的好地方吗?随即派人去京城镇江告诉儿子孙权。龙船在湾里靠岸后,吴国太就上岸进了龙华小庙。她平时喜欢吃斋念佛,这小庙倒是个清静念佛之地,就是庙宇太小了。孙权平时对母亲非常孝顺,当他得知母亲的心事后,就在京城下了一道圣旨,召来全国各地的能工匠,将小庙拆除,建造一座飞榴翘角,龙飞风舞的大庙。寺庙建成后,孙权又下圣旨,将寺庙定名为"报恩寺";寺庙前建造的一座宝塔,定名为“报恩塔”,以表达孙权对母亲的孝顺。后来随着龙华镇的逐渐发展与繁荣,“报恩寺”、“报恩培”就被叫成“龙华寺”和“龙华塔”了。这则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34.龙华塔的传说

    相传在三国东吴时期,孙权为孝顺他的母亲,在龙华建造了龙华寺和龙华塔。传说造龙华塔的一位木匠师傅,心灵手巧,是位能人,

    但干起活来却使人疑惑不解,甚至令人奇怪。传说他要在龙华造两座各十二层的雌雄宝塔。人们听到自然非常高兴。可人们看到造塔师傅到工地后,只看见造塔师傅每天不在造塔,而是天天在装一把斧头柄。时间一天、一个月、二个月地过去了,他仍然在装一把斧头柄。人们想:奇怪,你造塔师傅不造塔,一把斧头柄为什么天天装不好呢?有的人俏俏地去窥视,有的人在背后议论纷纷,大家都对造塔师傅不造塔都感到期闷。这些议论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传到了孙以母亲的耳朵里。她也觉得奇怪,又一想:应该相信他人,再讲造塔有期限,所以她听过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后来,三个月过去了,有人来秉报,造塔师俏还是天天在装斧头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孙权的母亲这下心里可真的发生怀疑,有点忍不住了。她想:照这样下去,宝塔何年何月才能造好呢?经过再三思考后,她终于前去探问察看了。

    果然,孙权母亲到了造塔师傅那里,见他还是在专心致志地装斧头柄。这可真是奇怪啊!孙权母亲在旁边看了一阵,才柔声和善地启口问道:“师傅,宝塔何日能造好啊?”造塔师傅听到这句问话,心理顿时升起一股怒火,他想:“我造塔只造了三个月,你们已经等不及了,跑来催了,这不是不相信我吗?于是,造塔师傅不高兴地站起来身来,将斧头柄往地上一扔,顿时,平地上矗立起一座玲珑宝塔。啊,斧头柄变成一座宝塔?人们看着宝塔惊讶不已。当大家再要寻找那造塔师傅时,他早已不见了。原来这位造塔师傅是个仙人,他天天在装斧头柄就是在造宝塔呢!当人们明白以后大家都叹息着说,如果当时不去议论、不去催问,龙华就有一对各十二层的雌雄宝塔啦!

    35.望娘塔

    老早,这座龙华宝塔叫望娘塔。传说当时七宝镇有家人家,这家人家的男人死脱,丢下一个遗腹子,名叫宝儿。有一天,一个和尚搭仔伊娘讲:“依这个小囡在十六岁以前,勿好到河浜头去。”

    有一年端午节,有人在港里划龙船。看热闹的人成千上万,这个小囡也跟仔一道去看,他娘勿晓得。他看看龙船划来划去好白相来,就拨开入群,一窜窜下去,马上就变好一条龙升到天上去了。宝儿娘晓得后,就跑到滩上去叫窜:"宝儿转来!”他娘喊了七七四十九声,宝儿别转七七四十九次头,所以,七宝到龙华有七七四十九个转弯。宝儿邪气想娘,每年要来望娘的。他来望娘一次,就要刮一次龙卷风,当地的房屋、庄稼,就要遭到一次灾难。后来,镇上造了龙华宝塔。他娘跟儿子讲:“依以后勿要来了,看见这只宝塔就等于看见仔依娘。”以后,儿子不来了,灾难消失了。“望娘塔”也传开了。

    36.龙华大庙山门口的哼哈二将

    传说,老早辰光,在龙华大庙山门口的两对面,有两间小小的殿堂,里面塑着两位神象虎背熊腰,两只大眼乌珠弹出仔。手里都拿着一根木棒,叫“镇魔杆”,威严东西。东顶的一位是哼将,名叫郑伦,西面的一位是哈将,名叫陈奇。

    郑伦和陈奇都是我国周代的勇猛将士;打起过来,郑伦用鼻头一哼,能射出所道刺眼的白光;让敌人看不出东西南北,掼下马来;陈奇面对敌人,用嘴巴一哈,就喷出一股腥膻的黄气,让敌人难闻得要命,掼下马来,就这样,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周天子封他们二人为哼哈二将。

    他们在世时,明辨是非,好人、坏人勿会弄错;自己一直做好事,死后,天上的佛请他们两人去做神;因为哼哈将能哼白光,白光属水性,封为水金刚,哈能哈黄气,黄气属性火性,封为火金刚。佛又赐给每人一根“镇魔杆”聘请他们把守佛门。所以,水火金刚是哼哈二将神的封号。

    哼哈二将蹲拉龙华大庙的山门口,庙门把的牢牢的。凡是到大庙烧香的人,看到他们面孔凶相,心里有点怕。但是,他们相信这两位老爷有火眼金睛,好人、坏人勿会弄错。因此,诚实善良的好人,还是到庙里去烧香;而奸谣邪恶的坏人,晓得这两位老爷有“镇魔杆”,往往不敢经过山门口到庙里去了。

    37.龙华庙会的起源

    传说龙华有条河,河边有个村,村里有家人家有二个兄弟搭一个妹妹。迭格妹妹还呒没出嫁就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小囡。

    小囡长到七岁,就自家走到河滩边白相,一勿小心跌进河滨里,变了一条龙。传说,这个小囡就是龙传格种。

    迭格小囡变成一条龙后,每年到三月半就要来看望娘。由于龙是离勿开水格。所以,当龙一来,把水也一道带进来了。因此每逢三月半,龙华就发生水灾。他格娘讲:“龙儿,依来看我是好格,但依勿能带水来。”于是迭个龙小囡就化成了一个专门帮人家做斧头柄格老人。一天,有人问伊:“老公公,侬勒做啥?”老人回答:“我要造一座塔。”话音刚落,塔就座落在眼前。塔里面还有一只“望娘盘”。每逢三月半,迭条龙就通过“望娘盘”看到他格娘。从此,龙华就勿再发大水了。以后每年到三月半格辰光。周围老老小小都来看“望娘盘。”于是,以后一年一度格龙华庙会就逐渐形成了。 

    38.龙华古塔顶里的红鲤鱼

    传说龙华古塔的顶里,就是在塔尖尖下面的风波缸里,有两条活着会游动的红鲤鱼。

    风波缸比过去的“七石缸”还要大,它是用古紫铜铸成的。缸里的红鲤鱼是一对,每条有一尺半长,每天从早到晚,在缸里悠然地游动着,终年如此。

    传说风波缸里的水,一年四季是满满的,就是遇上旱天或多雨,它总不会干枯,也不会漫溢流出来,那缸里的水也总是清澄澄的碧碧清,干净得像镜子一样。

    那末,这风波缸里的一对红鲤鱼从哪里来的呢?

    传说有一日,龙华塔造好了,地方上要举行一次隆重的落成庆典仪式。这天,龙华庙里请来了一位道行很深的和尚,请他主持庆典仪式。结果,它在祭念经典时使出了法宝——就是挥笔在纸上画了一道符,符上有一对红鲤鱼。那主持和尚念完经典,将画着的符往风波缸里一扔,符上的两条红鲤鱼马上离开纸张,在缸里活蹦乱跳地游动了起来。

    当时参加庆典的龙华庙里的和尚及其它观看的人们有成千上万,大家看到符上画着的鱼扔进风波缸里就会游动起来,个个惊讶不已,都说:这是仙鱼,仙鱼!

    传说这两条红鲤鱼在风波缸里游动,就会压倒一切邪气,那些妖、魔、鬼、怪再也不敢到龙华地区来作恶。所以,这对红鲤鱼是件珍贵的无价之宝。

    从这天起,龙华古塔顶里有对红鲤鱼的消息很快地传开了。有天夜里,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野和尚,偷偷地将两条红鲤鱼盗走了。这时候,在龙华庙里值夜班地当家和尚发现了,便就拔脚去追赶。

    野和尚在前面逃,当家和尚在后面追。传说野和尚逃到太湖边(也有的说,在青浦淀山湖)被当家和尚追上了。于是,两个和尚就在湖边对打了起来。

    双方打了好多个回合不分胜败。这时,八仙之一的吕纯阳正巧路过,他看到野和尚偷盗了宝物不肯归还,还要动手对打,便就对着他大声喝道:“无礼野秃,快住手,将你偷盗的宝物快快归还人家!”野和尚抬头一看,见是仙届吕纯阳,顿时吓了一跳,知道自己偷盗宝物是作罪,现在再要保存恐怕难以成全,但他又一想:宝物已经到手,乖乖地拱手归还实在舍不得。于是,他心里一横,将宝物随手扔到了太湖之中,自己乘机溜逃了。

    从此,太湖里就有了红鲤鱼,而且都是鲜龙活跳的。

    39.牵金牛

    在龙华宝塔的西面,有一间草屋,屋里厢住着老夫妻两家头。在草屋的东壁脚,有一根草绳挂在那里,不晓得有多少年了。

    有一天,来了一个江西人,向老夫妻俩买这根草绳,讲是要去牵牛。老夫妻俩勿肯。过了几天,这个江西人又来了,看见草绳还在那里。就讲:“这根绳子卖给我吧!侬买这根绳子做啥?”“牵金牛呀!”江西人回答。老太婆说:“勿卖。”江西人呒没办法,回江西去了。

    江西有一座庙,庙里有一块方方的石头,用纸在上面一摊一摸,啥地方有宝贝全会晓得。江西人回去以后,勿甘心又跑到庙里厢,绳子还在老夫妻两家头屋里厢。于是,江西人又到上海来了。

    第二天,江西人又跑到老夫妻屋里厢讲:“  一根绳子有多少长短,我用一个个银洋钿摊满这根绳,请   卖给我吧!”老头子讲:“侬肯出介多铜钿要买这根绳子,究竟派啥格用场?”江西人急着要买绳子,只要讲:“龙华宝塔这只井里厢有头金牛,只要用这根草绳去一晃,金牛自己会跑出来,就能牵到金牛。这只金牛侬凿脱一块,又会长出一块来,就可以有用勿完的金子。”老头听后肯卖给他了,老太婆想:“这头金牛是无价之宝,牵牢这头金牛,金子多来不得了!”于是,她一面拦住老头子,一面跟江西人讲:“勿卖!”江西人只好走了。

    一天黄昏,老夫妻两家头一道跑到龙华塔格井边头,拿绳子一晃,果真一头金牛从井里厢跳出来了,金光闪亮,亮来不得了。老头子急忙用绳子朝牛的头颈里一套,想不到这只牛又逃仔井里去了。老太婆吓来魂不附体,受仔惊吓,回到屋里,发烧不退,死脱了。

    江西人第四次又来了,他讲:“娜一根草绳还是卖给我吧!”老头子讲:“这只金牛是有的,它出来仔我没套牢,但草绳被它衔住,又逃到井里去了。”江西人讲:“我喊娜卖,娜勿卖。牛出来仔要给他吃稻草,吃了草就能套牢了。”

    老头子听仔呆若木鸡。

    40.古井里的仙牛

    明朝末年,江西有位普通道士,在农历三月十五日来到龙华。那天适逢庙会,进龙华古寺烧香拜佛的香客成千上万,人山人海。在古寺外面的大街上摆满着各种各样的货摊,热闹非凡。

    龙华那时尽管街道狭小,但商店、摊头却满街尽是,何况是庙会呢,当然更是繁华、热闹、拥挤。那位普通道士在街上随着人流走了一转后,突然在一家豆腐坊的门前住仃住了,要买豆腐坊老板天井里一块坏了的旧石磨上的一棵草。豆腐坊老板姓王,是个瘌痢头,人家叫他“瘌痢老板”。他见道士要买他家旧石磨上的一棵草,就问道士先生买去派啥用处?那道士说:“龙华古塔里有口井,每天,有头牛从古井里跳出来在田野里跑一圈就跑回去了。我想买这棵草,就是要把这头牛引出来,捉住它。”瘌痢老板听后心里暗吃一惊,他每天天不亮上河桥头挑水,确实看见过有头牛从龙华宝塔里跑出来。他想:一头牛能从宝塔的古井里跑出来,这实在是件奇事。这头牛一定是珍宝,我家旧磨石上的这棵草能引它出来捉住它,这棵草也一定是珍宝。于是,他暗暗地打起小算盘来:如果我用这棵草把牛引出来捉住它,不是可以发财了吗?想到这里,他就对道士说:“道士先生,这棵草我可以卖给你,到底多少铜钿,等我与妻子商量后隔天再告诉你。”

    提起这条从古井里跑出来的牛,确实是件稀世珍宝,它是一头仙牛。它每天从古井里跳出来,在龙华一带跑上一圈,传说要走八百里,所以龙华一带原来有八百里桃花,年年花朵盛开,到收获季节时,桃子结满枝丫,逗人喜爱。

    那豆腐坊瘌痢老板从道士先生那天上门后,他一心想去捉那头从古井里跳出来的仙牛。第二天清晨,他拔了他家旧石磨上的那棵草,来到龙华古塔底层的古井旁,将草放在井口抖了几抖。没一会儿,果然,那古井里的水翻起了水泡,渐渐地露出了一只牛头。接着,耳边好象有阵风起,那头仙牛已从古井里跳了出来,两只眼睛正瞪着他,一对牛角要向他撞来。瘌痢老板一吓,慌了手脚,连忙将那棵草向牛身边扔了过去。牛吃了这棵草,又一阵风起回到古井里去了。瘌痢老板受了一场惊吓,回到家里后就发了一场寒热(生病)。

    第三天,那道士来到豆腐坊门口,发现旧石磨上的一棵草不见了,店堂里也不见癞痢老板,只有老板娘一人呆坐在一边。道士先生上前一问,老板娘抹着眼泪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道士先生听后只是摇头叹息,嘴里又连连地说:“可惜啊,可惜!”老板娘听后忙问:“可惜在哪里?”道士说:“他在用草把牛从古井里引出来之前,先要在古井周围的地上铺一丈宽的黄豆,等牛跳出来之后,踩上黄豆便会滑倒,这时候再用根金链条将它锁住……可现在已经晚了。”道士说完就不见了。

    传说那头仙牛吃了那棵仙草后,再也没有从古井里出来,而是回到东海里去了。从那时候起,龙华八百里桃花就逐渐衰落凋零了。

    41.龙王爷为龙华开河

    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龙华重建“报恩寺”后改名“龙禅寺”。那时,有一个清寒学者,借龙禅寺山门口的一间厢房,办了一所私塾。有钱有势的人家愿意把子弟送来读书,因为学者学问好。可是每逢雨季,山门口一带时常淹水,学生没有心思读书了,在厢房里打水仗,闹得不得了。学生的家长很有意见,为此,这位学者忧心忡忡。

    有一天,徐光启叫人送自己的女儿来读书了。两三天后,又下大雨了,私塾的厢房里没有淹水,学生还是在高声读书。这位学者很奇怪,跑出门一看,山门口一带也没有淹水,就在龙禅寺的东侧宝塔的旁边,多了一条小河滨,是不是徐光启的女儿福气大,龙王爷为她开的呀?后来有人讲:在龙华港的香花桥下面,“蛟”时常出没,“蛟”就是龙的化身,是龙王爷替徐光启的女儿开的。她是贵人。

    这一条小河滨,恰巧在东侧宝塔的旁边,河水天天带走许多塔基流失的泥沙,影响塔基牢固。有一天,一声巨响,东面一座宝塔塌下去了。从此,只剩下现在这座六面、七层的宝塔。

    直到如今,东面塌下去的一座宝塔,没有再建。

    42.龙华百步桥

    龙华百步桥这地方,原来是没桥的。相传光绪十四年间,当地有个财主,提议要在港上造顶桥,他东凑铜钿西化缘,聚积了一些钱,请人来造桥。可是港阔水深流急,造了一年造不成,财主急得要投河。

    这时,来了一个仙人,变成老道,去问财主:“侬为啥要死?”财主讲:“桥造了一年造不成。”老道说:“侬不要急,我来帮侬造。”第二天,造桥师傅来了,老道一口气把水吸完,让师傅造桥,并关照讲:“桥造十步宽,百步长。”说完就不见了。到了晚上,桥造好了,港里水又涨满了。

    这顶桥,就取名为“百步桥”。财主讲:“啥人走这项桥,刚好走一百步,就好跟随这个仙人成仙去。”日后走这顶桥的人,不是走一百零一步,就是走九十九步,始终没一个人走过一百步跟老道成仙去。

    后来,财主为了感谢仙人,在桥西边造了只“桥神庙”。

    43.龙华蟠桃

    龙华的蟠桃,扁扁的圆圆的,桃大汁多,鲜甜可口,远在二、三百年前就是龙华有名的土产。那么蟠桃怎么会长在龙华的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上王母娘娘在瑶台仙府里开蟠桃盛会,发出很多请贴,邀请各路神仙参加盛会。其中有一路神仙是“八仙”。“八仙”中,七位神仙都收到了王母娘娘的请贴,只有铁拐李没有收到,他很生气。

    在蟠桃盛会的那一天,七位神仙都驾起祥云和颜悦色地前去赴宴了,铁拐李怒火在胸,可也不甘一人寂寞。于是,他跟在七位仙人之后,也一拐一拐地驾起祥云去了。铁拐李走进瑶台仙府,看见桌上放着的仙果,仙酒,十分丰盛,尤其是三千年才能结一次果的蟠桃,又圆又红,他嘴馋极了。可是各路神仙都有座位,唯独铁拐李没有座位,因此,他更加怒火冲顶。

    在蟠桃盛会上,王母娘娘和众神仙谈笑、饮酒,品尝蟠桃;仙女们吹吹打打,载歌载舞十分热闹。铁拐李站在一旁见王母娘娘只顾自我欢乐,不招呼他坐下,心想:“她今朝存心不请我吃蟠桃!”顿时,又一股怒火上升,拿起手中的拐棒在仙府里乒乒乓乓地乱敲打了起来,一盘盘又大又圆的蟠桃都被打得滚在地上。就这样,他心头的怒气还是没有消除,于是,他又用脚把地上的一只只蟠桃都踏成了扁的桃子,再用拐棒把踏扁的桃子撂到人间。据说就掉在龙华的田地里。王母娘娘和众神仙看到这一情景,都悄悄地退席了。

    当时,龙华有一家姓王的农民,夫妻两人靠种蔬菜生活。这一年春天,田里的青菜都枯死了,却长出了一棵棵桃树苗,他们很不高兴,认为这些桃树苗派不了用场,准备锄掉再种青菜,维持生活。当天夜里,夫妻俩各人都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长着满脸胡子的老头儿,拄着一根拐棒,对他们说:“桃树苗千万不能锄掉,这是天上的仙桃,你们好好地种,明年就可以结出仙桃来。”说完,这老头就不见了。夫妻俩醒来互相一讲,是一个同样的梦,感到很是奇怪。夫妻俩经过商量后,决定留下桃树苗,并且予以细心栽培、管理,把多余的桃树苗送给邻居栽种。

    第二年春天,各家的桃树,果然桃花盛开,到了夏天,枝头上挂满了一只只扁扁的圆圆的大桃子。据说,这就是铁拐李大闹蟠桃盛会时扔下来的桃子长出来的。

    因为桃子成扁圆形,当地农民叫他“扁桃”。后来,有位诗人听说这是天上扔下来的桃子栽培而成的,叫“扁桃”不好听,便改叫“蟠桃”。

    蟠桃的个头大,汁多、味甜、皮极薄,有的可以用麦管吮吸。所以,在二、三百年后前,龙华就广泛栽种蟠桃。龙华的蟠桃在全国各地也久有名气。

    44.龙华豆腐干

    龙华豆腐干,甜中稍咸,又香又鲜,别有风味,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零食小吃。

    传说早几十年,龙华庙里有一个老和尚,想增加庙里的收入,动脑筋加工豆腐干,一寸见方,颜色酱红,香甜咸鲜。当时叫五香豆腐干,赶庙会供应。他把每次加工好的豆腐干先斋老爷菩萨,让老爷菩萨先品尝,啥人晓得老爷菩萨品尝过的豆腐干,别有风味。在招揽顾客的辰光,老和尚讨口彩:“信男善女们,吃仔龙华庙的豆腐干,转去多买一亩田。”香客、游客对老和尚的口彩很欣赏,都伸手买他加工的五香豆腐干,有的自己吃,有的还带回去。从此,龙华庙豆腐干有点小名气。

    当时,龙华有位做小生意的年轻妇女,头脑活络,叫计月宝。他看到庙里老和尚在庙会期间卖五香豆腐干,生意邪气好,有点眼红。她想,龙华庙会五香豆腐干加工并不难,决定学做龙华庙老和尚加工的五香豆腐干,赶来年庙会供应。她挑来白丕豆腐干,改刀成四小块,也有一寸见方;用一只口径一尺八寸的锅子,放半锅水,把小茴香、酱油精、味知素、糖、盐等佐料放进锅子里烧开,再放白丕豆腐干,用文火煮半个小时,捞出来吹干水脚,自己一尝,不比老和尚加工的豆腐干差。于是,她用丝草十块一扎,上市供应。

    第二年庙会,摊贩加工龙华豆腐干的,她是最早的一个。她学龙华庙老和尚招揽生意边卖边讨口彩,“娜来尝尝龙华豆腐干,味道交关好,又香又甜,吃仔转去多买一亩田。”生意好极了。在庙会期间,早上出摊,不到中午,全部卖完。隔年,龙华庙山门口的两边场上,有三四个卖龙华豆腐干的摊贩。解放初,每逢庙会,已有二十五个摊贩加工龙华豆腐干。当时,龙华豆腐干有三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颜色酱红,蘑菇豆腐干,颜色乳白,麻辣豆腐干,用五香豆腐干煎一煎,加辣制成。

    龙华豆腐干,随着庙会的兴盛应运而生的。现在市面上供应的龙华豆腐干,是七宝镇豆制品加工厂制成供应的。尽管如此,龙华豆腐干名气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来龙华的香客、游客、喜欢买一点带回去,表示自己已经到过龙华。

    45.老树仙的传说

    话说玉皇大帝身边有一位得力的大臣,他就是被称作“万树之神、万树之王”的老树仙。老树仙年事已高,决定向玉帝告老还乡。玉帝虽感可惜,但也不便勉强,于是问老树仙谁可接替“树仙”一职。老树仙摸着银白胡须道:“皇上,这正是臣几天来一直考虑的问题,恳请皇上同意让臣下凡物色一位接班人。”

老树仙得到玉帝的恩准后从天庭出来,一转眼便来到了他的家乡上海,化作龙华寺前的一株百年老树。那天正是酷暑,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下来。“呼噜……,呼噜……”一个在树荫下打鼾的年轻人引起了树仙的注意。那人一身商人打扮,身旁的箱子里装着上好的丝绸和布匹。

    老树仙用枝条挠醒了他,招呼道:“年轻人,你好啊!”“你是谁,想干吗?”商人睁开眼抱住箱子警觉地问。老树仙安抚他道:“别紧张,我是老树仙,我想让你成为树仙,保护天下所有的树木,你可愿意?”商人一听,马上问道:“当树仙有报酬吗?这一年可以拿多少钱哪?”老树仙回答:“没有钱,但你每天必须四处巡视,给干涸的树木下点雨,把毁树的坏人赶走,给……。”“不干,不干。”老树仙的话还没说完,商人就急着嚷道,“我一个月可以赚好多好多的钱,这当了树仙,既没报酬,还要每天这么辛苦,亏你想得出来!”说完就埋头收拾东西要走。老树仙想:如此贪财势利之徒应该得到一点报应。于是他给了商人一阵狂风,把货物都吹走了。

    老树仙刚赶走了贪财的商人,耳边又传来了一阵悦耳的口哨声。老树仙定睛往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富家少年骑着一匹上等马漫漫悠悠地走来。他来到树下乘起了凉.

    “我可爱的孩子,我是老树仙。”老树仙和蔼地打着招呼。可那位少年却生气地说道:“孩子?是你可以随便叫我的吗?人家都尊称我为‘大爷’”。老树仙忍气吞声地继续说道:“啊,‘大爷’,我是树仙,我正在寻找我的接班人,你是否愿意随我到天庭成为树仙,去保护天下所有的树木?”少年一听,马上问到“什么树仙?有没有大餐?有没有美酒?有没有好马?有多少人服侍我?”老树仙回答:“都没有,是你为天下的树木服务”。“这怎么行?我在这里,大家都要叫我一声‘大爷’,出门有马骑,天天有大餐。这树仙这么辛苦,又有什么好当的。”“大爷”用傲慢的口气嚷到。老树仙想这种游手好闲之徒,一定要给他一点教训。于是,老树仙用枝条赶走了上等马,在少爷头上下起冰雹,打得少爷抱头鼠窜。

    正当老树仙独自感叹时风日下的时候,一个青年农民挑着两桶水,唱着山歌,闯入了老树仙的视线。老树仙与这个农民谈了起来,发现这个农民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特别热爱树木。老树仙问到:“孩子,你挑着这二桶水去干嘛?”农民回答到:“这两天雨下得少,村里的好多树木都快干死了,草民这两桶水正是要去给村里的树木浇水呢。”老树仙故意问到:“村里的树这么多,靠你一个人也浇不过来,再说又没有什么好处,你何苦呢!”农民一听连忙回答:“人怎么可以什么都讲报酬。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只要我每天坚持,就一定能挽救尽可能多的树木”老树仙一听,十分地感动:“你这么善良、爱树,是否愿意随老夫一同去做树仙,保护天下所有的草木?”“太好了,太好了,这样我就能救更多的树木。”话音刚落,只听得“呼”的一声,农民已经被树仙带着腾云驾雾,直上天庭。从此,天下万树在新的树仙的照顾下茁壮成长。

    你问我老树仙现在在那里?他还站在上海龙华寺的门前,提醒着人们要乐意奉献,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46.龙宝的传说

    传说“龙华”原是一个叫龙宝的孩子入水变化成龙而得名。

    龙宝变化成龙入海远去后,他的母亲非常伤心,曾数次哭得昏死过去。

    传说这事发生在农历三月半。

    从这年起,每逢农历三月半,变化成龙的儿子龙宝总要来龙华看望他的母亲,以尽儿子对娘的孝心。由于龙离不开水,所以,龙一来,便把水也一道带来了。这样,每年三月半,龙华就要发生水灾。

    龙宝的母亲是个忠厚善良的女人。她对儿子龙宝至爱甚深。每到三月半这一天,她总盼望能与儿子见上一面,这是所有做母亲的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但儿子带来灾难,危害百姓,使她终日心头不安,也与心不忍。于是,当变化成龙的儿子来看望她时,她就说:“龙宝,你每年来看望娘,这是你尽了做儿子的一份孝心,娘很高兴。但你来时带了水来,让龙华发大水,给附近百姓造成了灾难,娘心里不安,也不忍心。你以后每年来看望娘,就不要带水来……”

    龙是离不开水的,不带水怎么来看望娘呢?传说龙宝在听了娘的话后,就变成一个专门帮助别人做斧头柄的老人。有一日,老人在龙华街边,低着头在认真拨弄一截木头,过路人看到后就问老人:“老公公,侬在做啥?”老人没有抬头,但随口回答说:“我在造一座塔。”过路人感到疑惑又奇怪,他手里这木头能造塔?最多只能做个斧头柄!谁知,话音刚落,那截木头一掷地,一座宝塔真的屹立在眼前,耸天入云。人们惊奇地走进宝塔一看,里面有只精致的“望娘盘”。

    传说从这年起,每逢三月半,变化成龙的龙宝来看望他娘时,再也没有带水来,而是通过“望娘盘”来看望她的娘。他的娘从盘里也能看到儿子。于是,从这年后,龙华再也没发大水,自然也没发生水灾。

    这件事传扬开后,每逢三月半,附近的四村八舍、十里百里的老百姓,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要来龙华,拥进宝塔里围着那只“望娘盘”看了又看,望了又望,传说凡有福气之人能够看到变化成龙后龙宝的面目,令人意趣横生,遐想不已。

    后来,龙宝的娘年老去世了,那“望娘盘”也被江西识宝人觅去了,但一年一度的三月半龙华庙会却逐渐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