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青浦区淀山湖西畔的水乡小镇商榻地区,自古以来,沿袭着一种民间习俗—阿婆茶。这里的农家人,特别是农村里的阿婆,每天你来我往,聚在一起,几张桌椅围坐在农家客堂里或廊棚里,桌上放有咸菜苋、萝卜干、九酥豆等自制的土特产,边喝茶边聊天,谈山海经、拉家常、嘴不闲、手不停(做针线活等)其乐融融。这种以茶为礼、以茶待客,并能交流思想感情,构筑睦邻和谐友情方式的文明道德时尚,久而久之就成为商榻风俗礼仪,自然形成了江南水乡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俗风情。
关于商榻阿婆茶的来历,没有完整的史料记载,但在民间众多传说中,就反映了商榻人现实生活的特征。一是民间说:很早以前,淀山湖中有个山,山上有个叫阿蒲的人,种了许多茶树。阿蒲为人诚实,心肠好。路经商榻,经常要把一些茶叶送给穷苦的乡亲,后来,几经沧桑,淀山湖中的山没有了,阿蒲这个人也不知去向。但是人们对吃茶这习俗就被传了下来。人们为了纪念阿蒲,把吃茶称为“阿蒲茶”,后来演变为如今的“阿婆茶”。二是金口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年间,有一天,路经商榻,由于天气炎热,使他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正好看到一个村上的几位阿婆在廊棚里一起喝茶,他便上前讨茶喝。因实在口干,把“阿婆,让我喝口茶好吗?”匆忙说成了“阿婆,茶”。后来,人们知道这次是皇帝要茶喝,金口玉言,怎敢更改,“阿婆茶”就这样世代相传了。
商榻阿婆茶虽然至今难以作出确切的考证。但是这里的许多人家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存着祖辈传下来的各式茶具:有印有宋代景德年号的青花小瓷碗;也有颜色艳丽、图案华美的盖碗;有形象逼真、古朴典雅的莲花观音茶壶;也有胎薄质细、小巧玲珑的茶盅等等。商榻“阿婆茶”,还不在于它悠久的历史,而在于他们煮茶的工具也非常具有传统特色。家家户户灶间里都有一只壁灶,场上有风炉,烧的水,泡出来的茶,更为清纯、香郁。从这些古色古香的茶具中,颇有乡村特色风味的农家茶坊中,尤为讲究的“点茶”中,就不难寻觅到“阿婆茶”的历史渊源了。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榻人吃“阿婆茶”的茶文化品位也有所提高。商榻人除了保持传统的喝茶方式之外,相继延伸了与家庭和人生的几件大事相关的喝茶新习俗:如:结婚要喝“喜茶”、生孩子要喝“添丁茶”、造房子要喝“进屋茶”、上大学喝“状元茶”、参军喝“报国茶”等等......名目繁多的不下20多种的喝茶方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买上几斤茶叶和几张大红纸,把茶叶分开包装,如果走亲访友,茶叶总是必备礼品之一,
品茗飘香的阿婆茶是商榻人生活中无形的链,无声的缘。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集镇化小城镇建设,农民进镇、进城购买住房,生活环境条件的变化,喝阿婆茶方式的人们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年人中追求新时尚生活而淡忘。认为请人吃茶是农村乡下人的事,以茶待客的礼仪以被请人上饭店、进歌舞厅或其他娱乐活动所替代。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对这一浓郁的民俗文化内涵不了解,主要领导人都是下乡人不熟悉这种地方习俗,出生在本土土乡的领导干部也没有意识,认识不足,只追求自己的生活爱好,不注意家乡的本土文化。所以商榻阿婆茶文化逐渐被人们在淡忘,正在日益萎缩。许多有识之士预计再过10余年商榻阿婆茶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为此,希望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保护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阿婆茶文化”加以弘扬,使之代代相传,流芳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