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民风民俗 >>正文
崇明天气谚语及其应用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记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廿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黄河流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到了封建社会,由于农业生产中经常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袭击,生产很被动,为了取得生产的主动性,人们必须对天气变化进行观测了解,在这观测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天气谚语,并在民间流传应用,崇明岛形成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岛民们在田间耕作,出海捕鱼,海上航运等实践中为了适应和改变生产及生活条件,必需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幻。岛民们把日常发现的天象、物象与实际天气变化联系比较,逐渐领悟其中的关系,经过反复发现,反复比较,逐步积累,不断演化,才逐渐变成现在顺口好念,易记好背,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的许多天气谚语,这些天气谚语,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几百年来,崇明人娴熟的看天本领,令人惊叹,这些天气谚语开始在江浙一带传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对崇明人高超的看天本领表示信服,给予“崇明人猜天”的美誉。崇明的天气谚语世世代代在岛民中广泛流传,我们已目前整理出了近千条天气谚语,育林中学退休老师秦卫堂长期钻研并利用天气谚语预报天气。二00四年他将所搜集到的天气谚语中精选出六百余条汇编整理成书,并加以诠释。书名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天气谚语及其应用》。

  崇明天气谚语分为这样几类:

  1、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气谚语,例:“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2、根据云预报天气的谚语,例:“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3、根据风预报天气的谚语,例:“东北风,雨太公”。

  4、根据雨雪预报天气的谚语,例:“雨后露星星,大雨紧后跟”,“雪后冷,晴得长”。

  5、根据雷、闪电预报天气的谚语,例:“春雷不见冰,十日十夜不太平”,“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6、根据霜、雾、露预报天气的谚语,例:“清明过后三朝霜,条条沟里好铺床”,“三朝迷雾刮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7、根据晕、虹、霞预报天气的谚语,例:“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日头西虹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8、根据太阳、月亮、星星预报天气的谚语,例:“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便是风”,“夏夜星密,明日晴热”,“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9、根据动物反映预报天气的谚语,例:“蝼蛄叫,晴天到”,“蚂蚁搬家大雨到”,“蚯蚓路上爬,雨粒如乱麻”。

  10、根据植物、无生物及其他现象预报天气的谚语,例:“柳树萌芽早,初春温度高”,“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水缸穿裙,大雨淋淋”,“灶烟往下滚,不久雨来临”。

  11、预报雷暴、冰雹、龙卷风、台风的天气谚语,例:“日出血底通通红,当天必有雷轰”,“雷象推磨声,冰雹降得稳”,“乌黑云,云底平,龙卷临”,“天空现箭云,必有台风临”。

  崇明的天气谚语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的廿一世纪,但这些天气谚语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然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来源:上海市崇明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