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0年5月19日,区委、区政府在枫泾召开加快推进枫泾区域建设发展专题会。这个专题会,在明确枫泾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方向的同时,还明确把枫泾区域建设发展上升为金山区级发展重要战略。随后,区委、区政府在建设金山“1158”城镇体系的战略中,对加快枫泾特色镇建设进行重点部署。两年时间转瞬即逝,枫泾特色镇建设推进情况究竟如何?本报记者深入枫泾镇,带回了这组连续报道。
5月7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一。
而在枫泾镇政府机关大会议室里,枫泾镇党委、镇政府“三访四步法”工作例会又雷打不动地召开了。
“农户家附近的鸭棚有异味,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大农户缺少仓库,收储粮食不方便”……通过前一阶段党员干部走访基层了解到的16个大大小小的问题逐个汇报上来后,被按照不同的工作条线,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号“承包”。
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在会议最后,对上述16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一个月后,这16个问题是否解决,如何解决,都要有答案汇报上来。
事实上,自从枫泾特色镇建设的帷幕拉开后,像这样抓工作落实已经成为全镇党员干部的常态。除涉及“三访四步法”例会外,还有涉及重大项目推进、财税、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及动迁、党群、融资等七个工作例会,每月或双月召开一次。每次例会的形式都是“上、下半场”:“上半场”汇报总结上次例会召开后的贯彻落实情况,“下半场”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之所以要建立起八个例会制度,用张斌的话说,那就是枫泾特色镇建设没有先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那肯定会对特色镇建设造成影响。为此,枫泾镇党委、政府通过对全局工作的梳理,确定了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例会制度来跟踪各部门工作进度,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工作的周密性和计划性。
而这样八个例会的最大功效,就是在于能够让全镇党员干部每周或每天的工作任务更加具体,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导向性更加明确。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摆在那里,狠抓落实,必须集中精力!
八个例会制度自今年3月初实施以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促进了两个工作方法问题的解决:一个是“多头上报”,一个是“藏着不报”。过去,某个部门若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会找分管领导、找镇长、找书记,“多头上报”,造成了工作上的碰撞,耗费了大量精力;而有的部门遇到问题不上报,也会造成问题的积压。如今,通过定期召开例会,首先就要求各个部门把遇到的问题都梳理清楚,然后在相关例会上集中上报;若需要党政主要领导协调解决的,那就直接在例会上拍板决定。“一方面要把问题都捞起来,不能沉在下面;另一方面也不能让问题一上来就乱飞。”张斌说。
在解决工作方法问题的同时,通过在例会上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各个部门逐渐明确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在全局中的定位,这也有利于党委政府找准推进工作的核心、关键点在哪里。而找准了关键点、攻克了关键点,也就意味着事情将有实质性的进展。就拿枫叶国际学校项目来说,在前期推进这个项目时,枫泾镇党委政府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个项目要取得突破,关键点就是得到市里领导的支持,后来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果然取得了重大进展,项目推进也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现在这个阶段的关键点也转移了,变成动迁了;等这个阶段过了,关键点还将转移到开发商土地摘牌、打桩……等这些关键点都攻克了,项目也就顺利进展下去了。”张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