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分,上海西南门户千年古镇枫泾游人如织,悠闲的游客中有一些人行色匆匆,他们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写得密密麻麻,记载的都是这么一些事:“银行广告牌掉下来砸伤了人。”“有线电视信号不够清晰。”“陌生人声称灭蟑螂进入小区,是否有安全隐患?”……
这些便是枫泾镇的“三访四步”工作法台账记录。“三访”,指的是枫泾镇坚持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基层党员就地察访;“四步”,是指健全完善收集意见、分析梳理、研究解决、信息反馈。
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告诉记者,“三访四步”工作法的缘起,既有基层党员的自发行动,也有镇村干部的主动作为,最终逐步完善,从2007年下半年在全镇开始推广。
“近些年来镇村干部新老交替,出现了少数‘走班干部’,传统‘驻村蹲点’的农村工作方法逐渐被遗忘,不少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在拉开、感情在疏远,基层信访案件逐年上升;另一方面,枫泾镇近年来迎来大发展,更需要坚实的干群关系予以支撑。”张斌说。
“三访四步”工作法使枫泾镇的群众工作进入了制度化阶段,镇领导、村居干部、基层党员的“三访”均有硬性要求,发现、解决问题的“四步”,也形成了高效科学的工作机制。如今在枫泾镇,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联系服务群众的立体网络,每一名镇领导、村干部、基层党员都是这张网中的关键节点,都是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枫泾镇水网密布,韩坞村16组原来有一座仅供3户人家通行的“小桥”,其实这座“小桥”是以一艘废弃的船为桥梁、4块水泥楼板为桥面搭建而成的,一旦刮风下雨,村民出门就很为难:不走这座桥吧,要绕很远的路;走这座桥吧,桥面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BODY
{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宋体} TABLE {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宋体}“三访四步”工作法开始后,韩坞村村干部走上了这座桥,听了3户人家的意见。村班子会议迅速达成一致意见:为3户居民修一座真正的桥!
桥造好了,汽车也能开进来。村民盛引根一遍遍在桥上走,开心得不得了:“为了3户人家造一座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枫泾镇镇长朱建国说,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多看似小事,但如果不及时帮助解决,就可能拖成大事,“三访四步”工作法使人可以经常聊聊天、诉诉苦,事情解决了,心情舒畅了,结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011年,金山区枫泾镇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2192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609条,其中已解决和正在推进解决的1356条、占84.3%;镇接待信访受理登记从2005年的605批次下降为2011年的49批次。
在党员干部的频繁走访中,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得到了重建。
俞汇村当年以乱著称,干群关系紧张,村“两委”工作难以开展。现任村支书朱忠华告诉记者:差不多10年时间,俞汇村“逢选必乱”,连选票箱都遭到哄抢,镇里每次都要派大量工作人员进村。
是选举时下来解决问题,还是平时常下来倾听问题?“三访四步”工作法让镇村干部走遍了俞汇村每一户人家。2008年,朱忠华在9组钟忆云家家访时,听说9组有20户人家被电压不稳的问题折腾了3年,他立即和供电公司联系沟通,供电公司在一个月内对该区域进行线路整理,并对变压器进行增容,问题解决了。
2009年,俞汇村再次选举,群众参选率达98%,干部当选得票率达到88%以上,这是俞汇村10年来第一次在选举大会上所有候选人一次性过半当选的一届。朱忠华感慨地说:“我们为什么乐于走村串户?这就是我们的动力!”
如今,“三访四步”工作法已在金山全区推广。金山区委书记杨建荣说,金山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三访四步”工作法使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切实提升了新时期群众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