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省界的无缝发展——沪浙边界感受“长三角一体化”之一 |
2012年5月18日 17:31 |
|
“企业追求的是资源最优配置,但往往会受制于行政边界。”汉钟精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无奈,在金山区枫泾镇却感受不到。 枫泾镇地处沪浙交界地区,汉钟精机是那里的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生产中央空调压缩机。3年前,为了整合产业链上游,公司准备筹办一家铸件厂,由于土地紧张等问题遇到困难。枫泾工业区工作人员在企业走访服务中了解到,由于排队等土地的企业很多,铸件厂项目在本地无法很快解决。但坐等地皮会丧失发展时机,于是枫泾工业区想到了“隔壁邻居”——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 俗话说“邻里相亲”,枫泾新埭平时经常彼此支持。就这样,通过枫泾工业区的介绍,汉钟精机的铸件厂很快落户新埭,距离枫泾总部不到10公里,而且中间没有任何交通收费。汉钟精机负责人感叹,尽管跨越省界,但企业一样享受到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待遇。 其实,沪浙边界经济发展早已密不可分。在枫泾工业区,60%以上的企业来自浙江。枫泾镇总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强说,枫泾具备了上海品牌、浙江入沪第一站等企业看中的优势。2月底,《枫泾镇总体规划2010—2020》获批复,其中枫泾国际商务区、国际教育园区、古镇旅游新区等规划已吸引了大批浙商前来考察。 不仅在产业园区,沪浙边界的田间地头上,相通的乡音时常激起携手的愿望。“有空多来唔呶喔哩(我们家里)走走啊。”枫泾镇新义村9组村民张芳,正满怀感激地送走“对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黄桃师傅”。张芳家种黄桃就是受到了姚庄农民的启发。原来,枫泾镇与同处沪浙交界的嘉善县姚庄、魏塘两镇建有沪浙乡镇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枫泾镇人大代表考察姚庄发现:枫泾农民种稻、麦、油菜,亩产值2000元;而姚庄农民种黄桃,亩产值最高能达到8000元。枫泾镇很快制定了经济果蔬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张芳就是从那时在地里种下了黄桃树。为了把姚庄镇成熟的黄桃产销技术学到手,枫泾镇还专门派出3名农技人员前去蹲点学习3个月;镇里还请姚庄的种桃大户来现场指导。“给桃树剪枝很有讲究,剪得好,长出来的桃子口感也好。”张芳跟着姚庄师傅学技术,去年果园亩产值达6000元。 除了种植技术外,浙江人的敢闯敢试精神,也让枫泾人收益匪浅。枫泾团新村书记朱春雷说,浙江人调整农业结构取得的效益,对枫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行走沪浙边界,处处能感受到共融发展的热潮。在枫泾古镇旅游区,看到最多的就是浙江牌照的汽车。枫泾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四云说,枫泾古镇旅游从世博会时的“途经效应”,变为如今浙江旅行社过来“主动对接”。在去年休博会枫泾主题宣传日,杭州市旅游部门组织了10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来现场,枫泾旅游一下子打开了杭州市场。为提升枫泾古镇“水乡婚典”品牌,枫泾还与无锡、绍兴等地合作成立吴越传统婚礼民俗文化研究会,“吴根越角”开始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
|
来源:2012年3月21日 解放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