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拉家常中听心声 百姓期盼有回应
2012年5月21日 11:16

  自2005年以来,我镇党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设“三访四步工作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体系,具有主题鲜明、覆盖面广、效率明显、以人为本的特点,成为了金山区创先争优活动的典范。此工作方法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也得到了媒体的极大关注,2011年4月1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就刊出了题为《拉家常中听心声百姓期盼有回应》的文章,并且各大媒体均全文转载,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现枫泾网站全文转载,以期在全镇掀起新一轮推进高潮。

金山推广枫泾“三访四步”工作法边访基层边解决实际问题

  “嘟嘟嘟——”周六一早,金山盛新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沈建龙骑着摩托车,来到村民项其明家。“老项啊!双休日你们都在家,我来转转看看。”说着,沈建龙进屋坐下,和项其明拉起了家常。
  
  双休日走访村民,已成为盛新村干部们的惯例。一上午走访后,村干部将村民反映的房屋翻修、征地养老、户籍迁移等问题进行了梳理:“走访让我们多了盏反光镜,能将村民意见建议及时反射上来。”
  
  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基层。创先争优活动中,由枫泾镇探索试点的“三访四步”群众工作法,正在金山全区推广。
  
  回归“驻村蹲点”传统
  
  【一线镜头】每次,枫泾镇干部走过思古弄戎老太家门口,她总要拉着到家里坐坐,看看。戎老太的新房子不大,却整洁敞亮,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然而不久前,这里还是一排危房。
  
  戎老太原先的旧屋是老式砖木房,年久失修、常年漏雨。枫泾古镇上,像这样的房子共有147户。遇上台风,居民都到亲戚子女家或镇上敬老院避风躲雨。镇党委书记沈金龙和居委干部联系走访时,详细了解情况,当即明确:历史文化保护要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相结合,三年内分批改建古镇危房,经费由房管部门、政府和居民协商共担。如今,第一批列入改造范围的37户居民已搬入新家。
  
  沈金龙介绍,近年来,枫泾的镇村干部相继新老交替。部分年轻干部缺少与基层群众摸爬滚打的经历,对传统的“驻村蹲点”农村工作方法和经验掌握不够。为此,枫泾镇率先探索“三访四步”群众工作法,即:领导干部联系走访、党员干部上门家访、基层党员就地察访;并通过收集意见——分析梳理——研究解决——信息反馈“四步”,边访基层边解决实际问题。
  
  走访、家访、察访不搞形式,而是实实在在进村入户。根据规定,镇级领导每月第一个星期六为固定联系服务日;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应主动上门家访,每人每月不少于10户,任期内必须对辖区内农户、居民实现走访全覆盖;由基层党员组成的察访员则分片包干,就地开展各种联系服务群众的察访活动。
  
  “‘三访四步’实施后,经常能看到党员干部活跃在田间地头、宅基村舍,‘驻村蹲点’的传统又回来了。”群众说。
  
  民生问题桩桩有落实
  
  【一线镜头】新华村村民张良其一家安居在动迁过渡房里,每月拿2000多元安置费。他乐呵呵地对来家访的村干部说:“再也不用担心高铁噪音打搅好梦了。”
  
  沪杭高铁客运专线去年10月通车,横跨枫泾8个村。张良其的家离高铁很近,风驰电掣的高铁带来的噪音令他烦恼。村干部和党员通过家访、察访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到现场测量,结果为31.5米,在有关部门设定的30米红线拆迁范围以外。
  
  红线之外,为何噪音依然恼人?测量到底准不准?一米、半米,都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村干部立即与镇动拆迁办联系,又向高铁建设单位反映。经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测,精确结果出来了——29.5米,张良其家在动迁范围之内,属于动迁调查遗漏房屋。从村干部和党员发现问题,到张良其签订动迁协议,仅用了一星期。
  
  像张良其一样,许多枫泾百姓因为“三访四步”得实惠、解烦忧。除动迁安置外,近年来百姓集中反映的民生问题还包括学前教育、危旧房改造、交通出行、看病难等。镇村干部承诺——“一般问题一个月内解决,疑难问题三个月内解决,重大难题6个月内解决。对当前不具备条件解决的困难,实事求是开展解释和引导。”
  
  民生问题桩桩有落实,百姓期盼加速变现实。近年来,镇里加快改扩建幼儿园,实现镇域公交村村通、白色路面户户通,建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初步解决入园难、出行难、看病难等问题。镇政府每年用于镇保、社会救助、教育、合作医疗等民生支出超过1亿元。
  
  干部与居民的心更近了
  
  【一线镜头】“老张,最近身体好吗?”“王伯伯,楼道里新装的防盗门用下来好吗?”兴塔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夏雪忠时常到居民家串门。在兴福利路小区,几位居民反映:“你看我们这里,道路坑坑洼洼,老年人出行不安全。”居民还七嘴八舌建议:“完全解决可能比较难,可以分步实施,逐步解决。”夏雪忠积极与职能部门联系,实施小区路面整治。
  
  施工难免扰民,居民们却十分配合。更让夏雪忠感动的是,由于之前的施工有部分混凝土沉积,致使道路高低不平。几位居民自发捋袖上阵,用了五六天一锤一锤铲除。目前,路面改造已完成,老小区面貌大变样。
  
  为居民热情参与感动之余,夏雪忠不禁想起,当初镇里刚推行“三访四步”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上门家访时,自己心里直犯嘀咕:一怕尴尬,主动上门征求意见,会不会自讨没趣?二怕麻烦,一户户家访,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三怕责怪,居民区大大小小的事情那么多,如果有些事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会不会被居民责怪?
  
  当夏雪忠敲开一户户家门后,一切出乎意料。居民们非常欢迎居委干部上门聊家常,听意见,很愿意说心里话。“我觉得与居民的心更近了。每当帮居民解决了一件又一件难事后,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夏雪忠说。
  
  “三访四步”工作法让枫泾镇广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乐于与群众面对面,忙于为群众办实事。去年一年,累计走访群众2192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190条,其中已解决和正在推进解决的987条。镇信访量也从2005年的605批次,下降为去年的61批次。

image


 来源:解放日报201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