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枫泾镇打造优良投资环境吸引3家大企业总投资30亿元
2012年5月21日 11:20
  解放日报编者按:近期以来,“总部”为什么纷纷落户枫泾?这当然有高铁通达的缘由,更是由于枫泾在重大机遇面前的“服务转型”。这条新闻再次告诉我们,面对战略机遇,我们只有奋发有为,才能大有作为,才能真正抓住机遇。

  高铁开通,对于沿线地区固然是重大机遇,但高铁过来了,各种产业要素并不会自动“流”来,打开发展之门的钥匙不会自然奉送到你手中,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大脑。枫泾提前一步,实现转型,为“总部经济”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交易平台,才使客观机遇为我所用,变成了现实胜势。

  从大处讲,我们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难得,弥足珍贵,机遇多变,稍纵即逝,讲的是两层意思。一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决不动摇,决不彷徨;二是抓机遇必须奋发有为,必须先行一步,必须脚踏实地。机遇只是大发展的条件,是一种转型的可能性,只有紧紧抓住,才能乘势而上,才能变为现实。

  到上海,不过10分钟左右;到杭州,也只要20多分钟——沪杭高铁开通,金山区枫泾镇的地理优势一下子凸现出来。镇里“喜上加喜”的是——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意尔康等3家企业一起签约落户,总投资额30亿元,还是清一色的“企业总部”,这标志着古镇近年来孜孜以求的产业转型终于打开了局面。

  总部项目入驻,看似冲着高铁开通的利好,其实不尽然。早在几年前,枫泾镇就开始探索产业转型。枫泾虽已形成了汽车、黄酒、新能源等特色产业,但由于土地指标限制,制造业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宜居城镇”的新定位,也迫使镇里在招商时多次尝试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产业能级。然而,打着“沪杭高铁将在镇上设立站点”等招牌,引资却常常事倍功半。

  几番波折和受挫后,镇领导终于明白:沪杭高铁来了,各种产业要素并不会自动“流”过来。镇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以公交、商业等硬设施对接高铁的同时,枫泾镇拿出的最优质配套还是无形的“服务”。

  以往,超过1亿元的投资对枫泾已是大项目,此次签约有一家是福建的著名服装企业,投资超过13亿元。枫泾镇为此跟踪了3年之久,金山区和枫泾镇领导七八次南下沟通,对方还是犹豫不决。于是,枫泾就请企业老总到镇上来,看千年古镇风貌,并把他们领到了新打造的纺织工业园,讲述枫泾20多年的服装产业历史。当看到一个专为服装业配套的4万吨污水处理厂时,这家企业老板动心了:相比区位独特、低成本等优势,专业化的产业配套服务,能让企业省却很多后顾之忧。

  双方接洽的后期,这家企业又有了烦恼:如果把研发中心搬进来,50多名高级研发人员将面临户口、住房、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难题,这又该如何解决?经专题研究后,枫泾方面很快给予答复:将分批帮他们申领居住证,享受上海市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进当地最好的学校就读,并给予这些人才住房补贴,最高每人可达20万元,第一批就落实20个补贴名额。最核心的人才问题有了解决之道,企业如释重负,项目落地的进程也大大加快。

  政府部门的服务转型,才是产业转型的“点火器”。这次引进的3家大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举足轻重,接下来,它们将在枫泾建立全国性营销中心、结算中心、展示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由此,枫泾镇也正式拉开了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序幕,并着手规划一个中央商务区以及具有国际生活社区品质的花园总部企业园区,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将陆续跟进。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