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枫泾概况 >> 稿件
上海西南门户特色镇——枫泾
2012年5月17日 14:57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地处沪浙五区(县)十镇(乡)交界,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全镇户籍人口6.4万,常住人口超过10万。

  镇域总面积91.66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7.31平方公里。现辖有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枫泾镇陆路交通十分便捷,G60(原A8沪杭高速)、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320国道、朱枫公路、申嘉湖、A7亭枫高速贯穿境内。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分别只需半小时和一小时的车程。

  枫泾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她孕育、发展并传承着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饮食文化。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枫泾历代名人辈出,科举时期,这里诞生过3个状元、53个进士、l25个举人。近现代以来,又出现了著名的“三画一棋”文化现象,即金山农民画、丁聪漫画、程十发国画和顾水如围棋。

  枫泾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上世纪20年代,枫泾籍革命烈士陆龙飞、袁世钊等在陈云同志领导下,组织和指挥了著名的“枫泾暴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枫泾工商业一向兴盛,素有“收不尽魏塘纱,买不完枫泾布”之说,明末清初,与南浔、王江荆、盛泽一起并称“江南四大名镇”。枫泾丁蹄、金枫黄洒、天香豆腐干、枫泾状元糕,久负盛名,号称“枫泾四宝”。

  近年来,枫泾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5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0.62%;完成工业总产值270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2.42%;完成农业总产值5.09亿元,五年平均递增5.36%;完成税收收入19.68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5.39%;财政收入完成5.64亿元,五年平均递增4.67%,各顶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总量继续处于全区前列。

  旅游业发展迅速,枫泾被命名为上海市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成功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2009年又成为“新沪上八景”之一的“枫泾寻画”,2010年,枫泾古镇旅游景区被评选为“上海名牌”。诸多的荣誉让枫泾古镇声名远播,2011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中国农民画村先后荣获“中国特色村”、“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成为上海市乡村游十大精品线路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成为接待来客的主要景点。

  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扎实推进。近年来,枫泾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镇党委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探索实践“三访四步工作法”,着力解决群众“三最”利益难题,连续三届荣获“上海市五好镇党委”,荣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2010年9月9日,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原则同意了枫泾特色镇总体规划,成为上海市郊区100多个城镇中唯一的一个特色镇。2010年11月,三届区委十二次全会结合修编和制订金山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金山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金山1158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确定了枫泾特色镇建设发展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2012年2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批复《金山区枫泾镇城镇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枫泾特色镇发展目标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以及金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枫泾特色镇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围绕把枫泾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特色镇战略目标,积极承接上海城市功能辐射和集聚区域内外资源,按照专业产业特色镇、文化旅游特色镇、生态宜居特色镇、和谐发展特色镇的建设要求,加快推进特色制造、生态宜居、总部商务、休闲旅游、文创教育五大功能区建设,把枫泾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综合型节点城镇、上海西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村富民强、村美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金山区重要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