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鱼米之乡”走上转型之路
2012年8月28日 15:30
 来源:东方网  编辑:蒋俊颖  

余杭:培植高效生态渔业

image

本牌中华鳖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南濒钱塘江,中贯京杭大运河和东苕溪,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的这片丰沃土地,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近年来,余杭区按照“都市型高效渔业”发展思路,通过扩基地、抓标准、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据了解,余杭区现有水产养殖水面12万亩。2011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6.38万吨,渔业总产值16.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3%。

    黑鱼好吃水难清,一个进退两难的“鱼水之争”

  黑鱼养殖在余杭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过历史,是继甲鱼和青虾之后该区又一产值超亿元的水产养殖品种。黑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渔药、销售和加工等一批行业的发展,为余杭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传统的黑鱼养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余杭区渔业渔政管理总站沈志刚站长直言不讳:多年来,一家一户的仅限于亲本筛选的繁育模式,导致了种质退化,造成黑鱼生长速率下降,产量降低。同时,黑鱼养殖模式本身的缺陷,即喂食冰鲜鱼后,导致水体的快速污染,增加了鱼类病害传播的可能性。为了防治鱼类病害,渔民就会频繁使用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药物在黑鱼体内的残留,严重影响了产品安全质量。另外,不可避免的是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水污染问题,这也是阻碍黑鱼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

  传统的黑鱼养殖模式都以冰鲜鱼为饵料,饵料利用率低,食物残留量大,水质易恶化,因此在黑鱼养殖期间换水十分频繁,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平均15天左右即进行大量换水,在一个养殖周期,换水次数多达14次。黑鱼好吃水难清,黑鱼养殖因此成为一个进退两难的“鱼水之争”。  

    成功培育出杂交鳢“杭鳢1号”

  “杭鳢1号”是什么新品种?这种新型黑鱼的父亲是来自钱塘江的野生乌鳢,而母亲则是来自广东珠江水系的斑鳢。沈志刚介绍,这种杂交品种便于养殖,而且营养好、口味佳。杭鳢1号的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含量均高于乌鳢,而粗脂肪含量低于乌鳢,但两者在外形和口味上并无差异。

  数据显示,一个养殖周期内,杭鳢1号同比乌鳢养殖,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减少90%,每亩可节约用电250千瓦时,减少消耗近海或天然淡水小杂鱼或饲料冰鲜鱼12吨。同时,杭鳢1号当年养成亩产量为2600~3000公斤,跨年养成产量为4100~5100公斤,而传统乌鳢养成产量为2000~2500公斤,增产效果明显;每亩平均利润增加5000元以上。

  目前,余杭区黑鱼池塘专养面积达到3642亩以上,产值1.77亿,而其中,仅杂交鳢(杭鳢1号)在余杭区的养殖面积就已达到1887亩。

    活水养殖,想养好甲鱼就得先养水

  在余杭区仁和镇东山村的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内行驶,一路上只见绿色植物把整条路上方的拱形石柱包裹的密密麻麻。正午的太阳把室外照射的异常闷热,然而,在这里,丝丝的微风迎面吹来,实在惬意。这里,分布着多个品种的园区,植物的、动物的,门类繁多。

  杭州余杭绿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甲鱼,一直以来供不应求。

  余杭绿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林,多年来从事甲鱼的养殖工作。王志林表示,想要养好甲鱼,首先得处理好水质的问题。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对于养甲鱼来讲,也同样适用。一般来讲,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0-30左右为最佳,太清或者太干净了,则影响它的生长。

  在绿望农场,自来水管道的铺设十分考究。只见一百二十多亩的养殖区域内,每个池内都被埋设了进水管和出水管。20公分长的管子,粗6寸。管子内的水则都以50立方/天的缓慢速度在进出水。王志林告诉我,这种有效的微流,将十分有利甲鱼的生长。一方面,水质在炎热的夏天能始终保持洁净,让甲鱼保持野生状态。另一方面,减少或者根本无需使用抗生素对甲鱼进行疾病的预防,因为流动的活水对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有十分有用。

  不仅如此,为了有效保证甲鱼质量,在充分利用天然活饵料的前提下,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维C、维E、冬瓜汁、珍珠粉、八味健鳖中药膏等健康养殖措施。

  王志林表示,好甲鱼的标准无外乎,体型呈椭圆形,裙边宽厚,体表光滑,光泽度好。起捕后,如保存适当,一般可达数月,肉质细嫩,胶质浓厚。

  据了解,2010年,余杭区的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到2.2万亩,养殖量3595万只,年产商品鳖1.3万吨,销售产值5.85亿元,是国家级“高科技示范园区”。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