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方岩谈“上海城市公园品质提升”
2014年8月27日 17:14
 来源:东方网    作者:吴梦迪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不断提升城市公园品质: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公园改造为契机,着力改善公园基础设施;以营造景观为目标,不断提升园艺养护水平。一直以来,市民朋友对公园的四季花展、夏季延长开放时间、露天免费电影、个性化服务等讯息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公园噪声问题也是许多市民关注的焦点。

  8月27日,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方岩做客中国上海在线访谈,就“上海城市公园品质提升”的话题与网友们展开交流,一起聊聊你我眼中的城市公园。

  上海公共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

  上海绿化建设始于1843年开埠之后,1865年,行道树伫立外滩,1868年最早的公共花园——黄浦公园出现在上海。直至1949年,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0.158平方米,90年代初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全面实施规划建绿,完善政策引导,健全法规制度,提升管养水平,绿化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方岩介绍到,上海全市建成区绿地达到3.4万公顷,林地面积约10万公顷,湿地约32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13.2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2.58%,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绿化格局,上海生态安全不断巩固,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春景秋色”逐步形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一双鞋”、“一张报”、到“一张床”、再到“一间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公园161座,面积2230.2939公顷,占城市公园绿地13%,占全市绿地总和的1.79%;镇级公园30座,面积116.558公顷。全市共有星级公园102座,占全市公园的63.35%。城市公园免费数达到142座,占城市公园的88.20%。全市公园年游客量超过2亿人次。

  方岩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以功能提升为主要目标,围绕上海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型城市目标,有序实施58座老公园改造工作。到2014年6月底,已完成友谊、宜川、岭南、醉白池、永清、张堰、长寿、川北、华山、陆家嘴、中山、华山儿童、天原、泗塘、广场(黄浦段)、虹桥、古钟、高桥等18座老公园改造任务。莘城中央、曲阳、鲁迅、凯桥、爱思儿童、淞南等6座公园正在实施改造。霍山、泾东、金桥、金沙、泗泾、衡山、枫溪、古华、周浦、南浦广场、莘庄、古藤、江浦、三泉、古银杏、西康、昆山、新桥、泖港等19座公园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前期。

  公园实施多元化、个性化便民措施

  方岩表示,在征询市民、游客意见的基础上,公园先后实施了免费为市民游客提供雨伞、轮椅拐杖、地图、童车、针线包、物品寄放、供应开水、无障碍通道、健康跑道、健康咨询等15项便民利民举措。2013年6月新推出“上海花讯”服务项目。“上海花讯”微信平台每周一、三、五发布全市公园的赏花游园信息,介绍当季观赏植物和公园,以及公园举办的主题活动,并定期开展活动,方便市民查询信息。

  近年来,公园一直致力于尝试各种个性化服务。比如增强公园WIFI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4座公园提供“I-SHANGHAI”免费WIFI服务;运用二维码介绍景点:上海古猗园、静安雕塑公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园等公园新增了二维码景点介绍服务;特色语言导游: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古猗园和虹口区鲁迅公园等多家公园新增沪语、韩语导游等。

  完善公园管理制度 提升城市公园品质

  针对网友提出的公园噪声问题,方岩认为,公园噪声控制工作作为在公园免费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关系到保持良好游园环境、保护和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是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上海将加强巡查公园管理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控制公园噪声;推进《公园社会噪声控制规约》制定,引导游客加强自律,主动加强与街道、公安、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公园噪声控制工作,确保公园正常游园秩序。市民朋友们如遇到噪声扰民问题,可以向公园管理部门反映,由公园管理部门对产生噪声的行为进行劝阻。如劝阻无效的,可直接向环保部门投诉、举报或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投诉、举报。

  针对网友提到的防灾避灾等问题,方岩表示,2010年,上海出台的《关于推进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要依托现有的公园、绿地,通过增减必要的设施,使之具备避难的功能。根据初步拟定的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基本要求,结合公园自身特点,确定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等级,充分利用公园原有设施完善必要的应急避难功能,增建应急供排水、厕所、电气、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增建和调整空间场地布置,以适应临时安置、应急指挥等需求,提升防灾能力。

  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增强城市与公园融合度

  目前上海161座城市公园中已有142座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后,公园的游客量持续上升,但随之而来的噪音扰民、违章设摊、赌博等,成为公园管理的难题。同时由于大部分免费公园仍为传统围墙式的公园,夜间实行闭园。如何实现实时全天候监控,切实提升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也成了公园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方岩提到,在“十二五”老公园改造中,上海全面提升公园现代化管理水平。结合公园改造,建设视频监控、电子显示等设施。视频监控与公园安保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公园发现问题即时响应,提高公园安全防范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切实保障游客游园安全;同时视频监控探头所携带的游人量自动统计功能,也有助于公园实时掌握公园内游客总量以及分布情况。电子显示装置的设置,使得公园日常能实时发布一些如气象信息或活动信息等的便民信息,紧急情况下发布一些警示信息,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上海许多公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列入“十二五”老公园改造计划的老公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布局不够完善、植物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公园现状已与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健身、娱乐等要求不相适应。如何才能提升打破封闭格局,促进公园与城市的相融?方岩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公园使用者——市民游客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公园这一公共开放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加大公园内部建筑的梳理力度,拆除各类违章设施,还绿于民;依法制止占绿搞经营的行为,使公园成为城市绿色景观体系的节点;着力加强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通过适当降低围墙高度,提高公园边界的透空度,打破公园原有封闭格局,将公园景观和绿色向城市、向公众开敞,园内园外景致隔而不断、遥相呼应。

  各项活动丰富开展 提升公园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提高公园园艺水平,上海公园举办了一系列公园主题活动,形成一批花展品牌,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扩大公园对社会的影响力、贡献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方岩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上海公园成功举办上海辰山植物园国际兰展、上海植物园上海花展、顾村公园上海樱花节、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梅花展、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杜鹃花展、莘庄公园梅花展、世纪公园双梅展、古猗园新春灯谜会、共青森林公园森林音乐节、上海动物园马年生肖文化节等公园主题活动。目前上海古猗园、人民公园国际睡莲展暨第二届上海花展,吴泾、顾村、武宁等公园荷花展,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上海动物园动物园奇妙夜、共青森林公园芳香植物展等科普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之后,静安雕塑公园静安国际雕塑展,世纪公园国际烟花节,桂林公园“唐韵中秋”菊桂共赏活动,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秋季花展,共青森林公园都市森林狂欢节、菊花展,古猗园竹文化节,辰山植物园亲子音乐节等活动也将陆续登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此外方岩还提到,免费电影进公园也是上海市绿化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中的一项特色活动,至今已坚持了九年,深受市民欢迎。今年夏天17个区县28个公园绿地在7-9月间共将播放195场次电影。

    附:免费电影放映明细表

        66座延长开放时间公园名单

image

image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