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徐行,一种被称之为“客堂汇”的新居民服务形式正在火热开展。小小客堂间,不仅成为居民终身学习的好去处,更成为一个讨论社区事务的议事厅。在全市,像“客堂汇”这样的社区平台还有很多。如今,社区教育的功能正不断深化和拓展,为推动社区居民自治起到积极作用。
两三年前,嘉定钱桥村8组的居民一直有烦恼,村里缺乏路灯、公交站也不到,村民交通不便,夜间出行更不便。两年前,嘉定区徐行镇最早一批“客堂汇”授课点就在钱桥8村“落户”,借着这个社区教育小课堂的平台,居民们把多年的烦恼和意见提了出来,经过镇里向区有关部门协调,村民烦恼多时的路灯和公交站点问题很快得到了落实。现在居民已经把“客堂汇”当作了邻里见面、商量社区事务,听取镇有关政策宣讲的小课堂。
徐航地区有个村原来的居民活动场地不好,村民一直不太满意,通过“客堂汇”,他们向下来授课的镇里干部反映了这一问题,后来镇里拨了8万元为村民修缮了活动场地,并配备了活动设备。
“客堂汇”源于农村地区特有的客堂间文化,左邻右舍在客堂间喝喝茶聊聊天。据悉,最早一批“客堂汇”学习点运作至今已超过两年,集中活动次数超过30次。目前,每个客堂汇都有固定学员20—30人左右,有的每月活动一次,还有的一周就要集中学习一次。为了丰富大家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形式,徐行镇还把农家“客堂戏”送进了客堂,在宽敞明亮的客堂间里,挤满了前来看戏的村民。
像“客堂汇”这样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闵行区马桥镇“村民周周会”上,村干部听取村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下次周周会便向村民反馈结果。久而久之,过去堆积的矛盾,桩桩件件有了回音,群众的怒气和诉求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