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喝”上地沟油制成的生物柴油后也能平稳行驶。记者昨天从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公交车示范应用课题研讨会上获悉,经过一年多来在巴士一汽百余辆公交车上的试用表明,无论是车辆的运营稳定性,还是节能效果、排放标准,生物柴油都达到了辅助燃料的预期效果。不过与会专家表示,要想在公交车上大范围使用,“地沟油”实现从收集、运输、末端处置、运用的闭环管理,如果没有相关政策配套支持,依然困难不小。
试应用达预期效果
地沟油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难点之一。去年3月1日《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本市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闭环式管理的基本要求。据悉,由地沟油转化的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比较,具有十六烷值高、硫含量低、润滑性好、可再生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石化柴油补充燃料。但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差,再加上地沟油原料来源复杂,成分、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此前,同济大学“生物柴油组分及汽车匹配技术研发”等课题对生物柴油应用于柴油机、柴油公交车等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研究发现,10%生物柴油混合90%石化柴油的混合燃料,可以在车用发动机不做任何改动情况下使用,对于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指标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在排放方面,颗粒物排放减少,而氮氧化物的排放略有增加,不过“基本感觉不到这个变化”。
去年9月起,课题组在巴士一汽开始试运用,从1辆国Ⅲ的70路柴油公交车,逐渐扩大至55路、123路、147路、960路等10条线路的104辆,车型也从国Ⅲ推广至国Ⅳ国Ⅴ,行驶里程最长的达到6.5万公里。一年多来的监测表明,使用混合燃料的公交营运车辆动力基本不减,颗粒排放有所降低,且有一定的燃油节能,达到预期效果。
进一步推广面临考验
据悉,作为辅助燃料,生物柴油明年的试运用范围有望扩大至1000辆柴油公交车,而目前,上海全市共有1万多辆柴油公交车。专家表示,如果能够全面推广,本市每天回收处置的100吨餐厨废弃油脂全部加工转化成生物柴油,还满足不了这些公交车的“胃口”。
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本市两家末端处置企业的处置水平还不高,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质量不够稳定,附加值较低,还不能完全用于车辆。同时,除了技术上需进一步提升外,由于餐厨废弃油脂的处理成本较高,而企业又必然会考虑使用成本,这种“生物柴油+石化柴油”的混合柴油,能否在经济性、环保性上压倒纯石化柴油,让地沟油收运处置企业和下游生物柴油使用企业双赢,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公交企业使用的柴油在价格补贴后为每吨4000元,而国标生物柴油的市场价格在每吨6500元,成本价更是在每吨7500元,如果缺乏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持,进一步推广运用显然困难不小。“地沟油”实现从收集、运输、末端处置、运用的闭环管理,也将缺少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