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同吃同住同劳动:金山区50名青年干部走进“农村大学堂”
2014年11月24日 09:41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两周的农村实践结束,金山区农委的青年干部姜宇晓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知:每年从农科院拿到的优良蔬菜品种,以为足以满足菜农的需求,但村里的菜农告诉他,希望种些稀有的品种形成差异化。“看来以后工作中,要注意对稀有、特殊品种的搜集”,姜宇晓记在了心里。

  姜宇晓是一名“三门”干部——出家门、入校门、直接进机关门,基层经历较为单薄。如何让青年更多了解基层,将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近日,金山区组织50名优秀青年干部在漕泾镇水库村开展“第五届青年干部培训班”农村实践锻炼,带队老师秦云华介绍,这两周时间,50名青年干部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扎实实地补上了这堂‘基层必修课’”。

  走进“农村大学堂”,原本那些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来的问题,青年干部们在基层找到了答案。

  原本以为丰收的季节应该是果农最为喜悦的时刻,但是细心的何国平却发现了沈四木伯伯微微皱起的眉头——今年销路不好,家里桔子再卖不出就要烂在园子里。何国平和其他热心的小伙伴们开始筹划着怎么帮着沈伯伯扩大销路。

  身子俯下去,才能闻到泥土香。而只有与真正农民同生活、同劳动,才能听到他们心底的声音。进村访户,大家手中不是单捧着一张调查表,问几声“收入多少”、“有何诉求”,而是用他们的脚步丈量着民情。他们一边走村串户,一边挽起衣袖帮村民搭大棚、晒稻谷;放下镰刀,又化身“农民画家”,帮着在路旁的长墙上绘出漂亮的图案;晚上六点半,大家齐上阵与大妈在广场上扭起广场舞、跳起了“小苹果”。说起一个风雨来临前的傍晚,青年干部们花了近4个小时收起满坪的稻谷,杨汉龙等几个大农户更是感激不已:“如果没有孩子们帮忙,只怕我们大半年的辛苦真的要‘打水漂’了”。

  就是在这样的辛苦劳动中,大家亲身体验了农民的喜与忧,也是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听到了心里话。

  一条板凳上,来自漕泾团委的青年干部高超与大农户杨汉龙盘算起了今年的收成,“70亩地,亩产1000斤左右,粮价1.55元每斤,除去人工、药水、农机、肥料等费用,算下来一个大农户的收入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可观。”于是高超诚心地希望,希望收购价再高些,农户的收入更高些,生活水平更好一些。

  石楠和另外三名青年干部住进张进余老人家,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家里经常是两位老人,如今一下子来了四个青春、乖巧的年轻人,老人感言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等到离别时两位老人很是不舍。“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石楠真切感受到了居家老人的孤单和期待。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