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噪音扰民反复发生
碧江路501弄内商业网点在2000年初作为公建配套,租赁给闵南粮油公司、闵行糖烟果品公司开设以粮油杂品、缝纫修补为主的业态,方便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部分业态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受到市场影响和冲击。因此承租商业网点的企业对业态作了部分调整,采取将商业网点自营转租的办法,转为经营棋牌、牛奶配送等,保证收益,为稳定职工、保障改制企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商业网点业态的转换也带来噪音等问题,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自2012年起,有关部门不时接到居民投诉,也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提案,对该商业网点经营产生的噪音扰民提出意见。
反思:换位思考是关键
对于各方所反映的噪音扰民问题,以往在处理时,一方面通过巡查,现场并未发现有很大的噪音现象,另外主观上也认为每个人对噪音的感官程度不同,对于是否可以确认为噪音扰民的界定也不同,认为开设在居民区内的网点因众口难调总会有几个投诉,因此判断并不存在严重的问题,没有把它当回事,只是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例行地通知承租单位注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口头上强调一下。回头看来,这样的做法没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真正考虑到居住在小区内居民在不同时段对噪音的感受变化。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认识到,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应该切切实实全面、认真地考虑问题,想得再细也不为过,摆正自身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只有设身处地,才能真正从群众的角度,感知他们的急难愁苦,发现问题所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转变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
通过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到那个场景中,我们发现,新的网点业态中棋牌室有时开到很晚,而牛奶配送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要送订户,两三点钟就要开始搬运,白天不算很吵的声音同样在夜里就会显得突兀,难怪群众会一直有反映。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委商业网点管理服务中心转变工作方式,邀请上级主管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召集承租企业,一起商讨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
一是再次向上级主管及资产产权人市网点办汇报了这个问题,实地对该商业网点的经营现状和周边环境再作仔细的走访、查看,对噪音的大小进行了测试和感受,就商业网点资产业态调整可行性进行了专题研究。
二是加强与商业网点所在地街道、派出所的沟通协作,运用今年新搭建的安全生产管理构架,一旦有突发性的问题,采取由派出所第一时间代为先期处理,我们再及时跟进的方法。同时街道市政配合我们开展日常管理巡查,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督促承租企业加强对网点的管理力度,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经营商户出具承诺书,确保做好网点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洁,平时注意噪音产生,杜绝经营扰民现象。另外,责成承租企业负责落实网点经营场所的投入,通过对网点进行加装隔音门窗等改造,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成效:噪音影响逐步解决,社区环境更加安宁
目前该商业网点经营环境已有了初步的改善,承租企业制定了改进方案,我们及时跟进督促落实,同时继续加强网点日常管理和与相关部门的配合,确保问题能顺利解决。今年至今未再收到居民噪音扰民投诉。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处理,我们举一反三,对全区面上商业网点布局、承租企业业态调整等工作,进行更加周密的考虑,严把审核关,对于可能存在扰民的业态不予引进,从源头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通过视角和立场的转变,改进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地为百姓群众解决日常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