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闸北区人社局坚持“教育为工作搭台,活动为群众铺路”,力求学深一层、工作做实一层,着力打造人社工作升级版,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
人力资源产业园区高地建设有了新提升。区人社局充分利用先天优势扩大企业集聚规模,积极加大推进市场准入机制突破,全面实行了“先照后证”制度,加大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力度,加快做好企业优秀人才的引进申报等工作,形成集聚效应,提高影响力。此外,更加着重提升服务能力规模,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人才培训基地。活动期间,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企业首期高管研修班开班,45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培训,特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经济管理学院、市人社局等单位领导专家授课,为提升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竞争力迈出重要一步。截至10月底,引进各类高级人才48名,园区企业完成税收5.5亿元,其中区税1.44亿元,园区企业集聚度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有了新的提升。
人社工作制度创新高地建设有了新发展。通过深入基层倾听意见,排摸人社工作服务细节、便民服务等相关情况,区人社局大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便民服务,尤其注重将好的经验做法通过制度建设加以固化,使之常态化、长效化,组织专门力量对现有的行政党务尤其是窗口服务规范等28项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重新修订和完善11项工作制度,已经有6项制度新修订好,其余5项将在10月份全部修订完备,年底前将人社局管理和服务制度汇编成册下发执行。截至目前,56项人社工作业务已经下沉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33项业务工作实行了全区通办,其中15项业务工作实现了全市通办,7项行政审批项目集中到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办理。在就业创业方面,在全区就业援助员中普遍推广使用“社区就业服务e本通”,提高基层办事效率。
劳动力市场秩序高地建设有了新突破。从预防劳动争议出发,监察仲裁工作人员主动深入街道社区、服务企业方便群众,零距离互动实现“无缝对接”,并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企业调研走访制度,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了“监察课堂”、“监察实务”、“政策法规辅导”等专题沙龙活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推行区属企业“体格检查”服务企业发展的常态化举措,完善了跨前一步预防机制。规范劳动力市场,认真制定了黑中介三年整治计划,指导街镇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劳动监察协管员等三支队伍整合转制后业务不断、工作不乱、窗口服务不受影响。加大三方调解协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在一些群体性事件处置和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中充分发挥号“1+1>2”的作用,做到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