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起因
残联机关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最根本体现为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了能畅通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连心桥”,当好残疾人的“娘家人”,崇明县残联机关党支部认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三严三实”为标尺,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残联基层党建工作特色的“一二三”党支部工作法,即通过“一学二查三落实”的工作模式,践行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服务基层的方针,密切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二、基本做法
1、在学习教育中转变思想
残联机关党支部坚持把搞好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首要任务,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重点,先后组织多次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了《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参观《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事迹图片展》,充分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此外,全体党员采取自学方式,联系个人实际,读经典、看原著、理思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学习,主动接受教育,认真撰写学习体会,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机关支部党员还自觉利用网络、新媒体、书刊等手段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加强学习效果。
2、在查摆问题上深入基层
残联机关党支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问题导向贯穿于查摆问题的全过程,采取问题倒逼机制,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结对共建、帮困慰问、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进村入户,广泛地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听取意见,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困难诉求一字不落、原汁原味地带回来,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23条。
经过梳理,党支部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进行归纳:一是“批评性意见”,例如:有的群众指出残联的服务窗口存在服务时间不够人性化、便民措施不健全、服务态度不热情、办理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二是“建议性意见”,例如:有的群众提出,针对崇明福利企业较少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一些更加符合崇明实际的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计划,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三是“提醒性意见”,例如:有的群众反映,残疾评定的宣传工作不深入、信息不对称,群众对残疾评定工作程序不熟悉,对于评残工作中的公平、公正性也有疑虑。
对于这三大方面的意见建议,残联机关党支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求相关业务部门限时提出整改性方案和措施,以更加规范的工作操作,打消群众疑虑,避免群众误解。
3、在主动服务中破解难题
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的镜子,群众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残联机关支部全体党员以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对听取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凸显主动作为、践行即知即改。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对科室和条线工作的阶段性汇总和督查机制,加大服务对象对科室和条线工作是否满意的评分权重,将服务对象是否满意的情况作为评定先进、落后的重要标准。
二是增强窗口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热情服务的意识。针对群众反映的进一步提升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问题,健全完善《大厅工作人员守则》和《窗口工作制度》,规定在限时办结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办结,增强主动意识;对延长窗口服务时间作出制度性安排,确保群众即到即办;及时更新完善残联门户网站上公布的窗口办公电话和办公地址,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性;在窗口大厅设立意见箱,畅通谏言渠道,接受服务对象监督。与此同时,将23项原由县残联办理的事务下沉并纳入18个乡镇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为本县的残疾人提供就近申请、办事的便利,能解决群众为办事而往返数十公里的路途奔波之苦。
三是加强纪律教育,完善评残工作的过程监督。一年二次的残疾评定工作,涉及群众众多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开始,对残疾评定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将督查工作与残疾评定工作同步进行,尽量避免工作的差错,确保残疾评定工作的质量。为更好地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在集中残疾评定的基础上,开展分类服务,针对申请人员中部分行动不便者,会同医疗部门,采取上门鉴定的工作方式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残疾评定服务,共为330人提供上门残疾评定服务。为体现残疾评定的公平、公正,县残联采取抽样复检的方式,在医疗部门初次评定合格的人员中,抽取30%的人员开展上门复检,防止因主观原因而造成的差错出现,也是对医疗部门鉴定工作的监督,确保残疾评定的质量。
四是开展调查研究,突出主动服务。着手开展对全县残疾人的现状调查,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掌握残疾人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提高为残、助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层分类开展了就业培训及社会保障工作调研,与相关部门联动,整合社会资源,制定《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计划》,会同民政局、人社局与本县14家福利企业负责人召开残疾人就业工作座谈会,主动向企业推荐首期开放大学毕业的残疾大学生,使有就业意愿的大学生都能得到就业安置。投入270多万元为全县持证残疾人购买综合保险,从残疾人护理、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三方面提高残疾人的抗风险能力,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更为完善的保障。启动“百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提高型无障碍改造”工作,为本县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以厨房、卫生间设施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改造,实现室内活动、饮食如厕以及个人卫生的无障碍。实施“百户农村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工程,突出“二个优先”——残疾人危旧房改造优先、残疾人危旧房改造中翻建优先,并计划三年内为3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危旧房改造补贴。出台针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已为1580户一户多残家庭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100多万元,为1641户低保残疾人家庭发放生活补贴资金80余万元。
三、主要成效
随着残联机关党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支部党员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赢得了普遍的支持和肯定。
一是服务意识不断加强,服务群众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机关支部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明显提升,全体党员的工作责任感不断增强,并且仍在继续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二是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情感不断加深,促进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支部党员自觉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增强了与群众的深厚情谊,密切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份对群众的真情带到平时工作中,热情、高效地服务群众。同时,也畅通了党群经常性联系渠道,提高了群众对党组织、党员的满意度。
三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提出的意见建议、反映的问题困难在机关支部的主动作为中得到了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既消除了怨气,也凝聚了人心,机关支部内形成了一派勤奋务实、高效服务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