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闵行区教育实践活动案例(17):从“高高在上”到深入实际
2014年12月22日 11:23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案由:只知闭门造车,何以出门合辙

  闵行区滨江开发办自去年10月份正式开始实体办公以来,在制定闵行滨江地区管理办法、区滨江办内部工作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年度工作计划以及相关课题研究等内、外部方面的工作上不遗余力的全面展开,逐渐理顺了黄浦江两岸南延伸段的区域概况,也做出了一定成绩。同时,获得市级层面支持,使得闵行滨江纳入了全市黄浦江两岸的开发工作。当我们认为一切都在顺风顺水、按照预定计划往前推进的同时,滨江沿线的企业却因为缺乏对滨江开发的基本认知和了解,又无法从有效的渠道获取公共信息,加之区滨江办前期也未能对滨江开发这件事情在政府网站和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导致双方沟通不畅。典型事例是在今年1月份区滨江办组织对沿线企业进行的书面调查征询过程中,很多企业感觉滨江开发这件事情有些突兀,因为大多数企业是在正常生产经营的,突然收到调查征询函说要对企业所在地块进行开发,任谁都会感觉到“莫名其妙”,进而拒绝配合调查征询工作。

  反思: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够多样化

  在前期的工作中,区滨江办对闵行滨江沿线的单位进行了企业性质梳理和土地性质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其实这些只是基础性工作,是为了闵行滨江的课题研究和后续的开发建设做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滨江沿线的企业单位来说,他们希望的是更多得、更全面的了解和获取公开信息。这些企业表示,它们自身的发展必然是和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府若需要对滨江地区实施开发,则企业必然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或者关停的选择。但这毕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政府的税收和民生问题,不是简单地靠理论研究就能决定这些企业的未来的。在这过程中,需要区滨江办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通过多种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获取事情,收到实效,有效解决问题。

  改进:拆掉思维里的墙,就能看见光

  区滨江办在征询滨江沿线企业意见的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一方觉得企业“理所当然”应该配合政府工作,而另一方觉得信息公开不对等、不透明的前提下无法开展有效沟通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固有的“皇权”思维,没有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做到位。区滨江办在经历了书面征询无成效的事件后,通过广泛听取滨江沿线单位的意见,结合滨江开发的新形式,通过多种方法手段展开调查研究:

  一是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的常态化。区滨江办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滨江地区沿线重点单位之间搭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协作共建平台。联席会议制度确立,每年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和四次联络员例行会议,辅以不定期的各类专题会议。会议的召开,使得这些重点单位和政府之间,多方的交叉信息汇总于此,不仅仅是共享信息,更是一个交流思想产生火花的平台。

  二是多种渠道拓宽宣传,保证信息获取的公开化。在政府和企业单位协调沟通过程中,我们必须打破原先的“壁垒”,将现有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公开宣传。区滨江办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向公众展示闵行滨江开发的进展,同时将整合政府和企业信息,制作发行一份刊物。

  三是加强联系沟通,保证点到点的实地走访。调查研究过程中,当面听取企业单位的心声和意见,将这些意见建议反馈并体现到战略规划和结构规划等具体工作上,是保证滨江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想要获得这些企业的真实想法,必须不断的和他们进行当面的沟通和交流,必须保有谦虚的姿态和平等的态度。区滨江办通过实地查看地块情况,调查企业运营现状,约见相关领导听取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同时我们也将闵行滨江地区的开发设想、战略规划等前瞻性信息告知这些企业,既是请他们为开发出谋划策,又是让他们提前了解开发动态好早作准备。

  成效:思路拓宽,进展神速

  区滨江办主动拓宽工作思路,打破原有的条框禁锢,逐步理顺了政企之间的关系,缓解了企业原先的紧张情绪。自此,区滨江办和滨江沿线企业相互之间沟通顺畅,多家企业主动提出希望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做转型或者自主开发,甚至有企业提出希望做本地区第一个自主先行开发的领跑者。企业的热情被带动起来,纷纷加大对闵行滨江开发的支持力度,闵行滨江的前期开发工作可以说进展神速。打破思维里的墙,改变的不仅仅是区滨江办的工作方式,更是我们从“高高在上”变平等对话的工作态度的大逆转,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