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0850000*8020 60850131(传真)
         
杨浦区大桥街道创新践行“中国梦”
2014年12月25日 10:38
选稿:唐风立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小叶

  引导落实“分众化”教育“个人梦”拥抱“中国梦”

  漫步在杨浦区大桥街道的大街小巷,街边值勤的志愿者、干净的路面与小区令人印象深刻。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双创活动中,大桥街道下辖的29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的注册志愿者数量都超过了100位。

  对于大桥街道来说,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这片3.9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户籍人口12.3万与流动人口2万左右,下辖的29个居委会以混合小区和旧里小区居多,人口密度大、结构复杂,老人、儿童、白领、外来务工者、拆迁工地上的农民工……要让大家都能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在社区中感受到正能量,是摆在大桥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

  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关于中国梦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成为大桥街道激发社区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中国梦系列宣教活动中,大桥街道逐渐摸索出一条“分众化”教育的新路:每个人的中国梦,在具有共性的同时,又有自己的个性,可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通过“分众化”,大桥街道为辖区居民量体裁衣,找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汇聚交点。

  细化群体,找到“中国梦”

  谈到社区活动中心,不少人都会联想起中老年人健身、休闲、跳广场舞的场景。但每到晚间与周末,位于平凉路上的大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都会迎来一群年轻人。一边是劲爆热辣的街舞,一边则是温婉柔和的瑜伽音乐……居住在社区里的不少年轻白领闲暇时都会来到这里,参与街舞、拉丁舞、瑜伽、沪语学习和话剧排演等活动。

  “这样的活动就是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会员制为工作、生活在大桥的白领提供免费的特色活动和个性服务。”大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种方式,白领的社区归属感得到增强,社区对他们而言变得更有吸引力。

  据他介绍,以往的不少活动往往存在设计、策划不够到位,活动不够接地气的现象。“如何在宣传教育中引导不同社会阶层的百姓对于中国梦有较为统一、清晰的理解,是工作中的一大课题。”这类活动是大桥街道在引导“中国梦”理解上的一种尝试。事实上,街道还为辖区内其他群体量身定制了多项活动:例如,辖区内餐饮企业较多,不少从业者在下午2至4点正好有空档,街道便请来“桥之声”合唱团的志愿者,对喜爱唱歌的餐饮店员工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建立合唱队。

  深入扎根,演出“中国梦”

  对辖区内的153支文艺团体、近3200位队员成员而言,街道聘请的专业老师成为他们提升艺术素养、丰富生活品质的重要助力。大桥街道与文化共建单位上海滑稽剧团联手,将著名演员顾竹君、陈健等请到社区,他们多次在社区小舞台上指导群众演出,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还在社区小剧场开办了专题讲座。

  大桥街道老年人口占比高、群众文化活动基础较好。因此,街道提出通过开展主题文艺巡演的形式,将中国梦的宣传动员工作做到居民家门口,提高群众对中国梦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质朴的表演虽然没有花哨的外表,却能够真正以百姓的眼光看事物,以百姓的话语说想法,在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大桥街道负责人介绍,在巡演结束后,还有居民专程去向演出队借阅剧本、歌词,可见这些朴实的话语真正打动了居民的心。“居民都说,这样的宣传接地气,我们欢迎!”

  培育典型,践行“中国梦”

  街道在开展中国梦分众化的宣传过程中,非常致力于挖掘培育先进典型来引领社会风尚,用平凡人对善良的执着、对道德的坚守来增加社区和谐正能量。

  据介绍,街道专门组织对30名居民志愿者、28个居委会的居委信息员、5位工会指导员及各科室、居委、重点项目的机关联络员进行整合培训,让他们成为收集辖区内好人好事的“耳目”,并由宣传科及时报道宣传。同时,对辖区内的优秀典型,街道着力为其解决问题。例如,与第一康复医院联手,为好心人送健康体检卡;对好心人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街道要求社保、社发、工会、宣传等科室联手,优先考虑,优先推荐,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对好心人的发掘、培育让大桥街道不断涌现出优秀人物典型,如默默无闻为居民维修五金家电的残疾志愿者周根荣、照顾孤残老人的金海龙、除夕夜勇擒窃贼的陈志高等。他们照亮了社区的正能量氛围,也让更多人加入到为社区做贡献的队伍中来。

  今年,大桥街道发掘的好心人仲根生便是一个例子。老仲被称为“小巷总理”,虽非居委会干部,却成了“双创”活动最积极的参与者——自发打扫街巷、自费修缮路面……老仲家里挂着8把邻家的备用钥匙,信任是邻居们对他的回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