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
尊敬的万钢部长、韩正市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动员大灾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我们都在想如果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高科技设备,如果我们有更强大的经济力量,也许就能抢救出更多的宝贵生命。
从这次大灾难中我们也体会到高科技对国计民生更广泛和更深刻的影响。今天我想超出一点科技创新的范围,向大家汇报一下浦东开发以后已经完成的创新和现在面临的新一轮创新。我们今天所在这个会场几年前还是规划中的一个小圈,只有几家农户的田野。今天成为被我们享有能够交流的舞台。其实这只是18年来浦东完成1万亿新建的一个样本。
我们回顾30年前中国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实践之一,曾被江泽民总书记评价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所以浦东开发开放是研究中国经济和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典型的案例和观察窗口之一。
由1980年开始多个经济特区和新区建设成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展中极有特色的创新。它们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浦东开发是在深圳取得成功之后才开始,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经济贸易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当时各浦东的开发者是这样理解,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两三个有资格面向国际的金融贸易城市,是能够跟世界进行对话的大城市。上海虽然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但是它担当这样的角色实力不足,开发上海浦东就是把上海振兴起来,跻身于世界大城市之列,使之有强大的能力为全国经济服务,并与世界连接。
经过18年的开发,浦东面积由40平方公里上升到200平方公里,浦东新区的GDP由原来的6%到25%,也即今天的浦东相当于当年整个上海。
上海开发者在吸引外资、发展金融业、城市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环境保护、改革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比如:浦东开发不只是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法规和规划必须先行;形态开发服从于功能开发;各种产业中金融、基础设施和高科技技术先行;不仅要吸纳世界的资金,更要吸纳世界的智慧;要有三个联动,与长江流域的联动,与浦西的流动以及城乡联动;按精细的规划批租土地,惜土如今以及廉政勤政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等等。现在看来似乎是简单和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十八年前却是珍贵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浦东要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发展环境中出现了不是新的挑战:人民币增值、能源价格上升;和上海周边地区相比,地价、劳动成本上升的更快;外来人口增多过快,城市综合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和社会就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都使上海相对中国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下降;加之,近年来上海商务成本的明显上升,也使它与亚洲的一些商业城市的竞争力有所下降。按建设国际的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上海现代服务业、产业能级、自主创新能力、商务环境以及文化底蕴都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教会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不能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才能开始新的一轮改革,而是在新一轮改革中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筹划浦东新区如何更好的发挥在改革开放中和自主创新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必需再认识和牢记小平同志在1991年对上海发展方向的定位。那时够说:“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经过十八年的努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虽然已初见成效,全国唯一的以金融开发区命名的陆家嘴损失已经大楼林立,拥有380家中外金融机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五大金融要素市场,但就上海市的GDP、金融业务的品种和规模不仅与纽约、伦敦、法兰克福、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即使是和香港、新加坡等亚洲的区域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也很大,其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如今,浦东又一次站在再创新的起跑线上。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国家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再部署。在综合配套改革中,体制创新是主要任务,其难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国内外投资以及已经完成的某些局限于新区内部的体制改革。为使上海逐步走国际金融中心,得先成为强大的国内金融中心,除了继续加强上海的综合经济实力外,急需进一步强化金融法制建设,加快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改善和国内外金融资源的流动环境。这些创新的领域大大超过了浦东新区的行政领域,必需有上海市和中央部委的领导和联动才能进行。好的消息是,截至2007年底,中央各部委相继确定了浦东开展23项改革试点项目。国内外对这些正在开始的改革和创新拭目以待。
为了支持浦东先行先试,上海市政府授予浦东6个方面共17项自主发展权;2007年4月上海市大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这些都为浦东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新一轮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浦东新一轮创业的任务更重,也更艰巨。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来突破发展瓶颈,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这是需要全国的支持和参与探索的一个新的战略格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