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城市化起点不一,发展速度各异,但在20世纪中期后,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城市的空间结构出现大致趋同现象:第一,人口和经济活动相对分散,城市人口密度适当降低,生活更加人性化;第二,在中心城市周围形成若干个次中心和大量小型城市,形成复中心格局;第三,城市发展适度放缓,与郊区在经济结构和地位方面出现部分置换,两者构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此消彼涨。在此过程中,城市与郊区或周边农村地区联动发展,单核城市让位于多中心大都市区。这个新的规律性现象表明,城市发展已经超越了以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市化时期,呈现分散化、多中心和郊区化的新特征,可称之为新型城市化时期。
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指标单一,概念宽泛,已无法圆满地解释这种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更难以为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需要修正;在实践中,也有必要从区域一体化角度重新划定城市辖区和统计区,尤其在大城市。今天,中国城市人口接近总人口的一半,即将跨进新型城市化的门槛,城市的空间结构迫切需要调整。如果能在单核城市发展过程中尽早向多中心格局过渡,有意识地向大都市区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防止地方政治零碎化倾向,当有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减少浪费,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