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政府智囊中精通国际研究者(不是中国文化专家)的投入。最近两三年来,中国兴起一股提倡“软实力”的风气,定义是“吸引力”、“感召力”,区别于“硬实力”的“威慑力”、“强制力”。有人也把它称为“软权力”soft
power)理论。有人甚至认为:“强化运用和建设国家的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构成。”严格地说,这是一种误解。由约瑟夫·奈引起的有关属于“软强力”的讨论是从二战后、特别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想要当世界盟主而力不从心,因而发明“软强力”来补充力量不足、达不到目的的“硬强力”。这一切都属于世界“强力范式”(power
paradigm)。“强力”(power)是西方文明的灵魂,小自个人、企业,大至社会、国家,西方发展的宗旨是“使强力变成无穷大”(maximization of
power)。西方文明是逞强的文明,强了就要更强、最强。在现代逞强的意图不能得逞了,就出现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对“文明冲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担忧,实际上是一种对“文明冲突”的提倡。我认为“文明”是不会冲突的。如果冲突就不是“文”而是“武”,不是“明”而是“暗”。“九一一”惨案和布什政权打“恐”以及“基地”与其他伊斯兰“圣战”组织与美国针锋相对被认为应证了亨廷顿的理论,是典型的“武暗冲突”。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文明和谐的范例,历史上那些牵涉到宗教的冲突(特别是义和团反“洋教”)都是利益冲突而不是文明冲突。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就像熔炉,“将不同民族的实力和文化加以吸纳和整合”。尤其是在公元第一个千年充分吸取了印度文明的精华以后更进一步追求“自由王国”、发展“禅宗”,又在第二个千年发展出兼有中印文明优点的“理学”与“心学”,使孔孟时代的“儒家”思想进一步成熟。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总方向,必须彻底地和灾难性的“强力范式”分道扬镳,但是却要吸取西方文明的精华,再朝“自由王国”的理想境界发展而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现代化文明。这就是中国带头进入“地缘文明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