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中欧如何互相看待对方。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欧盟的形象是正面的;中国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尽管欧盟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认为把贸易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主要是初级加工,在整个生产链的低端;中国产品是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制、特别是保护主义的牺牲品。
其次是中欧双方还存在一些担心,比如中国人担心如何解决一些欧洲公司滥用知识产权,恶意注册中国企业的商标;欧盟将如何提高其决策程序的效率。欧洲人则担心,中国是否能够完全履行其世贸组织的义务;由国有企业在海外进行的中国投资往往受到政府政策而不是市场力量的支持,能把这看成是公平的吗?
再次是双方的一些异同之处。相似点在于:中欧消费者对涉及食品和产品整个生产链的安全标准有着相同的关注;对劳动标准和安全问题同样关切,对增加中小企业的商业机会有着同样的兴趣。
最后是如何促进中欧双方的对话。作者提出了若干建议: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扩张,双方应当就消费者和利益攸关方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展开对话;鼓励中欧学者联合开展研究项目;对联系中欧的供应链,双方应当建立协调一致的监控体系,以便加强产品安全和提高质量标准,此外发展和监控支持产品流动的物流平台;应当在促进“绿色发展”的问题上进行更多的合作,建立伙伴关系,确定扩大技术转移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的领域里;欧盟应当鼓励工商界考虑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