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世界交通如何应对石油耗竭
世界上几乎所有(95%)的机械化交通以石油产品为燃料,主要是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交通部门是石油产品的主要使用者(约占石油总产量的60%)。
世界石油产量开始落后于消费,因此导致目前的油价居高不下。石油产量很快就会开始下降,石油枯竭将开始,哪怕预期的石油消费将会增长。石油的供求失衡会导致石油价格涨得更高,或者石油资源有可能稀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有两种战略是可行的。一种战略是一直等待,只有当价格变得非常高时才采取应对措施。这个战略可以提供石油枯竭的“硬着陆”。家庭、企业、甚至整个经济有可能因为非常高的油价、可能的石油稀缺、普遍缺乏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其它方式而陷入混乱。另一种战略是通过迅速转向以其它燃料为动力的交通而为石油枯竭做好准备。这将提供石油枯竭的“软着陆”,减少高油价造成的冲击。如果普遍行动,不再使用石油,那么油价就不会变得这么高。
唯一能够使陆路运输活动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的燃料是电力,最好是以可再生方式生产的电力。因此,作为一个急迫的问题,机动化陆路运输应该用电动马达而不是内燃机提供动力。海上运输应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以风为动力。因为航空运输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将不得不收缩,尽可能用陆路运输取代航空运输。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将尤其容易受到石油枯竭的影响。本文将阐述中国受石油枯竭影响的程度以及尽早采取行动可以怎样帮助中国实现应对石油枯竭的“软着陆”。
中国和美国应该发挥领导作用,以便帮助确保在石油日渐枯竭的情况下较穷国家能够保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总体福祉的机会。我们最需要的是得到有关获取石油的有益信息以及世界各国如何分担石油产量不足的重负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