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保罗·阿玛托、徐安琪、张元婷>离婚风险模型:中美比较研究
2008年9月4日 17:20
     作者:保罗·阿玛托、徐安琪、张元婷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最近从中国和美国收集的数据,以便研究已婚夫妇的离婚意向。我们将使用“离婚风险模型”来解释离婚意向。我们首先假设婚姻幸福感是预测离婚意向最为有效的指标。显然,对婚姻感到很满意的夫妇没有理由认真考虑离婚。为了解释婚姻幸福感,我们从各种领域里寻求各类因素,包括夫妻相异性(如双方的年龄、宗教和种族差异),夫妻互动和冲突(如争吵和暴力),个人资源(教育、收入),对另寻配偶可能性的感觉与找到的实际机会,对婚姻的态度,代际传递(父母的婚姻质量)和离婚成本(年龄,有孩子,婚龄)。我们假设,这些背景变量主要通过婚姻幸福感影响离婚意向。同时,这个模型也考虑到背景变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离婚风险。

  中国数据来自2007到2008年在上海进行的研究。第一步,根据所有背景变量计算婚姻幸福感的回归值。第二步,根据背景变量加上婚姻幸福感计算离婚意向的回归值。

  这些结果揭示了中美样本之间的许多相似性和差异性。关于婚姻质量,中美样本中的婚姻不幸福均与夫妻间争吵频率和使用暴力有关。同样,在中国和美国,认为和他人结婚会更快乐与婚姻幸福感呈负相关,而找不到比现在伴侣更好的其他伴侣与婚姻幸福感呈正相关。此外,在两个样本中,正面描述父母婚姻的受访者往往报告自己的婚姻很幸福;与丈夫相比,两国妻子对婚姻不满意的程度更大。家庭收入与婚姻幸福感在中美样本中均为正相关。与这些相似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但不在中国,夫妻婚龄越长,婚姻幸福度越低;在中国,但不在美国,相信结了婚就得白头到老的人也同时报告了更高的婚姻质量。

  关于离婚风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婚姻质量均为离婚意向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与其他情况的夫妇相比,婚姻幸福的夫妇不大会考虑离婚。即使婚姻幸福感相同,中美样本里夫妻冲突频率较高和使用暴力的受访者有离婚念头的都更多一些。如果夫妻感到有很好的机会找到其它配偶,他们的离婚风险也更大。而且,美国妻子(但不是中国妻子)考虑离婚的可能性比丈夫更大。

  这些初步结果表明中美之间增进婚姻幸福和促使配偶考虑离婚的因素存在着相似性和不同点。比较这些相似性和差异使我们有可能跨越历史和文化不同的社会研究婚姻和离婚上的共同性。这些研究结果也使我们有可能对特定社会确定与婚姻和离婚有关的某些因素。我们希望这项研究将推动中美家庭学者之间的合作,以便更好了解婚姻在两个社会中是如何组织与变化的。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