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赵修义>改革开放与文化认同
2008年9月4日 17:23
 来源:上海社科院    作者:赵修义

  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国民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对于维系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作用。

  2.中国社会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代化的进程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较为平静的发展时期,还是在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的袭击的时候,无论是克服现代化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还是还是国际环境带来的困难面前,基于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同时,改革开放本身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认同。今年的抗震救灾就是一个最为生动有力的证明。

  3.文化认同遵循的是“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的规律。处理好“百虑”与“一致”的关系,是增强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王夫子在阐释《易传》提出的这一命题时指出“恒以一而得万,不强万以为一”。也就是说“认同”、“一致”并不取消“百虑”。而“百虑”又需以不损害“一致”为前提。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经验教训,表明“强万以为一”“万法归一”的做法是不利于文化认同的;同样如果只讲百虑,只讲多样性,而无视“一致”和“同归”,则会损害文化的根基。

  4.在经济全球化、人员和信息广泛交往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社会力量依托其经济技术军事方面的优势以及强大的文化产业,竭力向非西方国家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力图达到“使人随我所欲”目标的背景下,非西方国家的文化认同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在增强国家的文化认同上多下功夫。同时,也要避免重复“闭关自守”或排斥外来文化的教训,采取开发的态度与“和而不同”的方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