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62671761 52920242(传真)
|
东方网首页
|
中国学已超出地域学范畴 --全球学者关注大都市发展
2008年9月9日 14:48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王乐
和其他会场上很容易就能碰上几个蓝眼睛、黄头发的老外相比,第十分会场上清一色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学者。当记者走进会场后,发现了两位海外华裔专家:吴维平女士和吴缚龙先生。他们正和其他学者一起,围绕“中国大都市的和谐发展”主题,热烈地讨论激辩。
“南京路、徐家汇、陆家嘴……”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吴维平教授谈及上海可谓如数家珍。她此次提交的报告是《碎片空间的全球化:上海的工业增长、城市发展和空间拓展》。“在中国学这门area study(地域学)中,政治与历史是两个最主流的研究方向,而对于中国的城市研究是比较偏门的,属于非主流”,吴维平教授向记者坦言。即便如此,吴教授认为,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增多,在这个偏门的学科中同样可发现新鲜、有意思的东西。
“我认为,中国学已经超出了area study(地域学)的范畴。”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吴缚龙教授亮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实验室。在传统中国学之外,城市、经济、地理等研究纷纷把中国作为对象,来自各专业领域的学者,不再像以往中国学那样强调中国的惟一性,而是把中国置于比较的视野下进行探究。“全球化思潮下,这恰恰构成了一种新中国学研究。”连续参加了三届中国学论坛的吴缚龙教授如是说。
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两位城市研究专家有何高见?一提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时,吴缚龙教授一连说了三声“好”!在他看来,以世博会为窗口,向全球展示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吴维平教授则表示:“城市主题反映了时代的热点”。
21世纪是个“城市化的世纪”,全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居住在城市中。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涌动的“城市问题热”,更以中国为最。据吴维平教授介绍,美国现在有不少专家对于把崇明岛东滩建成世界上首座“生态城市”非常关注,他们对上海市政府的这一创意与规划理念很感兴趣。“上海虽称不上观念超前,但确实很有新意。2010年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把全球更多目光吸引到上海,吸引到中国,对于世界了解我们的城市文明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闭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